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考迹(考跡)
亦作“ 考跡 ”。
(1).考核事迹。
(2).犹考订。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不知今之经典,古之官书,其用在考跡异同,而不在寻求义理。”
《國語辭典》:精核  拼音:jīng hé
1.详细考核。汉。马融〈长笛赋序〉:「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
2.被子植物花粉粒或花粉管内所产生的雄性生殖细胞内的核。英文为sperm nucleus。也称为「雄核」。
3.精子的细胞核。英文为sperm nucleus。
《國語辭典》:精覈  拼音:jīng hé
详密审核。《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其简序先后,精覈高下,岁月之次,文武之宜,务存厥衷。」
《國語辭典》:考格  拼音:kǎo gé
考查的规则、格式。《南齐书。卷三六。谢超宗传》:「都令使骆宰议策秀才考格,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选举三。考绩》:「景明以来考格,三年成一考,转一阶。」
《漢語大詞典》:迁叙(遷敍)
亦作“迁叙”。亦作“ 迁序 ”。 谓旧时官吏根据考核劳绩而进行晋职或奖励。晋书·傅玄传:“《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臣愿覈考课之实,定迁序之制,则多端之吏息矣。” 宋 曾巩 《许安世都官员外郎制》:“徒隶佣役之人,典其废置,而时其迁序,主以郎吏,其选甚高。”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帝德:“第令於本部中迁敍,乃以为太常太乐令。” 明 史玄 《旧京遗事》:“藩臬首领,法当得县令,某则从朝廷迁序外臣,但谨为奉职耳。”明史·王科传:“盐运官廉,当迁叙。”
《漢語大詞典》:通比
(1).串通勾结。韩非子·八经:“阴使时循以省衰,渐更以离通比。” 陈奇猷 集释:“此句当係言离臣下相通、比周之术。”
(2).总起来考核,总算。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令诸县不得将逐等人户,各别比较,须得将上三等人户,都数通比。”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销号件》:“諭令经承原差,将承催号件,严行催结,定于某日通比。”
《國語辭典》:月考  拼音:yuè kǎo
学校中每隔一个月所举行的定期考试。
《漢語大詞典》:研核
见“ 研覈 ”。
审察考查;研究考核。
《國語辭典》:研覈  拼音:yán hé
精细考核。《文选。张衡。东京赋》:「其以温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
《漢語大詞典》:边最(邊最)
旧指边疆官吏政绩考核获得第一。后汉书·崔寔传:“ 寔 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 李贤 注:“最为第一。” 宋 王圭 《西上閤门使马怀德可四方馆使英州刺史制》:“本朝寄之重,则匪议才之易;因边最之申,则宜第宠之速。”
《漢語大詞典》:课历(課曆)
考核历法。《后汉书·律历志中》:“且课历之法,晦朔变弦,以月食天验,昭著莫大焉。”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之二:“清臺课历,肇明一岁之宜,列郡仰成,钦布四时之事。”
分類:考核历法
《漢語大詞典》:劳考(勞考)
谓对官吏劳绩的考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元年:“ 晋州 推官 李亢 ,故尝入钱得官,已而有私罪,默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应举及第,积十年,当磨勘,乃自首,言其初事。 黯 以为此律所谓罔冒也,奏罢之,夺其劳考。”
《漢語大詞典》:责课(責課)
(1).责成考核。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伏遇皇帝陛下新一代之彝章,革千年之流弊。方循名而责课,以官方而任人。”
(2).征收赋税。宋史·食货志上一:“诸州各随风土所宜,量地广狭,土壤瘠埆不宜种艺者,不须责课。”
《漢語大詞典》:勾考
检查考核。宋史·高宗纪六:“﹝ 绍兴 十一年十二月﹞癸酉,命尚书省置籍,勾考诸路滞狱。”元史·世祖纪:“己未,遣 要束木 勾考 荆湖 行省钱粮。”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
《漢語大詞典》:详覈(詳覈)
亦作“ 详核 ”。
(1).详细考核。后汉书·王符传:“详覈厥能,则鲜及中人。”陈书·傅縡传:“凡相酬对,随理详覈。” 郑逸梅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吴梅》:“乃取古今杂剧传奇,博览详核。”
(2).详细确实。《世说新语·方正》“未敢闻命”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郭颁 , 西晋 人,时世相近,为《晋魏世语》,事多详覈。” 元 陈仁子 《〈梦溪笔谈〉序》:“辨譌正谬,纂録详核。” 清 阮元 《〈郑氏得墓图〉跋》:“职方事实,见 李清 、 王心湛 、 杭世骏 所撰三传,而 杭 传为最详核。”
《漢語大詞典》:校比
(1).调查户口、财物。周礼·地官·党正:“以岁时涖校比。”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校比,族师职所谓以时属民,而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寡,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可任者,及其六畜车輦,如今小案比。”北史·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税轻少。臣所统 齐州 ,租粟纔可给俸。”
(2).考核评定。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昶 以为 唐 虞 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 周 制冢宰之职,大计羣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
《漢語大詞典》:校考
(1).核实考察。隋书·王劭传:“校考众事,太平主出於 亳州 陈留 之地,皆如所言。”
(2). 唐 代官名。属吏部,主管考核官员功过。新唐书·百官志一:“ 贞观 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其后屡置监考、校考、知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