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6,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虞兮楚
羽窟幽黄能
羽扇
羽书
羽扇障西尘
云长勇
掷地玉斗
鲰生
词典
羽翼
翠羽
羽毛
羽林
羽翰
羽衣
羽仪
典故
虞兮楚
 
虞姬

相关人物
项羽
 
虞姬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33~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一云姓虞氏。」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冢也。」
典故
羽窟幽黄能

相关人物
 


《春秋左传·昭公七年》
「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羽渊。」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熊,音雄,兽名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解者云,兽非入水之物,故是鳖也。一曰,既为神,何妨是兽。

例句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典故

《太平御览》卷七百二〈服用部四·扇〉~3263~
晋·裴启《裴子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
典故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68~
九月,代相国陈豨反。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吏民非有罪也,能去豨、黄来归者,皆赦之。」上自东,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亡能为矣。」赵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亡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上嫚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赏未遍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汝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唯独邯郸中兵耳。吾何爱四千户,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又求「乐毅有后乎?」得其孙叔,封之乐乡,号华成君。问豨将,皆故贾人。上曰:「吾知与之矣。」乃多以金购豨将,豨将多降。唐·颜师古注曰:「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魏武奏事》云今边有警,辄露檄插羽。檄音胡历反。」
典故
一箑西风
  
元规拥上流
 
吹尘扇难障
 
团扇隔元规
 
尘埃污西风
 
尘满西风扇
 
庾亮尘
 
庾令尘
 
扇尘轻障
 
拥扇西风
 
无扇可障尘
 
王导举扇
 
羽扇障西尘
 
举扇毋我污
 
西风不胜尘
 
西风尘土
 
西风扇
 
遮扇尘
 
风尘休障

相关人物
庾亮
 
王导


《世说新语》下卷下《轻诋》
庾公权重,足倾王公。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
于时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镇于外。南蛮校尉陶称间说亮当举兵内向,或劝导密为之防。导曰:「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又与称书,以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谗间遂息。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艺文类聚》卷六〈地部、州部、郡部·地部·尘〉
晋《郭子》曰:庾公名位渐重,足倾王公。时庾亮在石头,王公在城,忽风起扬尘,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规尘污人。」

简释

元规尘:喻高官权贵气势凌人,又泛指尘污。唐李白《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例句

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 殷尧藩 襄口阻风

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庾亮污尘埃。 韩偓 驿步

典故
云长勇

相关人物
关羽(字云长)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关羽传》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彊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新校本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
灵运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例句

矫矫云长勇,恂恂郤縠风。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典故
掷地玉斗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34~
沛公已去,閒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典故
相关人物
项羽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张良〉~2027~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柰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國語辭典》:羽翼  拼音:yǔ yì
1.禽鸟的翅膀。《楚辞。严忌。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孔子家语。卷五。颜回》:「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
2.辅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之所以自羽翼者,岩穴之士徒也。」汉。枚乘 七发:「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閒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3.比喻辅佐的人。《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羽翼阴附者众,辐凑于前。」《三国志。卷一九。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陈思王植》:「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
4.党羽。《三国演义》第一○回:「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著的呢。」
《國語辭典》:翠羽  拼音:cuì yǔ
1.翠鸟的羽毛,青绿色而有光泽。
2.比喻眉色。后遂用以指女子的眉。宋。秦醇《谭意哥传》:「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
《國語辭典》:羽毛  拼音:yǔ máo
1.鸟类身上的毛。具有飞翔、维持体温、保护身体等作用。如:「羽毛被」。
2.飞禽的代称。周。陈仲子《于陵子。畏人》:「仲尼亦有言,羽毛弗可与同群。」
3.比喻人的声望。如:「爱惜羽毛」。《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其贡士者,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名,妄生羽毛。」
4.羽旗。《左传。襄公十四年》:「范宣子假羽毛于齐而弗归,齐人始贰。」唐。李白〈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绛,猎火燃兮千山红。」
5.毛织物。
《國語辭典》:羽林  拼音:yǔ lín
1.古代禁卫军的名称。谓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汉武帝时置建章营骑,后改名为羽林骑。宣帝时命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领郎百人,称为「羽林郎」。后历代皆设羽林监。唐置左、右羽林军,后改军为卫,有大将军、将军等官。宋代废置,元、明复设。唐。崔颢 赠梁州张都督诗:「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侍立左右及羽林摆立仗下军士手中所拿的东西,悉皆震落。」
2.星官名,由45颗星组成,属室宿,在西方的宝瓶座中。
《國語辭典》:羽葆  拼音:yǔ bǎo
仪仗中用鸟羽联缀装饰的华盖。《礼记。杂记下》:「司马执铎,左八人,右八人,匠人执羽葆御柩。」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备仪仗羽葆鼓吹,葬于国东十里盘龙冈。」
《漢語大詞典》:羽翰
(1).翅膀。 南朝 宋 鲍照 《咏双燕》之一:“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 唐 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明张景《飞丸记·月下伤怀》:“思痴无羽翰,想极梦魂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已看文彩振鵷鸞,重向青霄刷羽翰。”
(2).飞翔;飞升。 唐 李绅 《华顶》诗:“浮生未有从师地,空诵仙经想羽翰。” 清 汪懋麟 《阻东昌三日》诗:“舟前花鸭凭游戏,天上飞鸿自羽翰。”
(3).指书信或文章。 清 姚鼐 《送江宁郡丞王石丈运饷入蜀》诗:“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 郭沫若 《纪念孙中山》诗之三:“天高风净雁声还,寄语 臺 澎 托羽翰。”
《漢語大詞典》: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國語辭典》:羽仪(羽儀)  拼音:yǔ yí
1.古代天子、后妃出游时所陈卤簿旌旄之类。《资治通鉴。卷九五。晋纪十七。成帝咸康二年》:「执羽仪,鸣鼓吹。」
2.比喻贤人登用,为世仪表、表率。《新唐书。卷一六一。张荐传》:「真卿逮事四朝,为国元老,忠直孝友,羽仪王室。」唐。韩愈 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國語辭典》:羽扇  拼音:yǔ shàn
用鸟羽做成的扇子。《晋书。卷六八。顾荣传》:「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三国演义》第五二回:「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
《國語辭典》:羽书(羽書)  拼音:yǔ shū
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徵兵、徵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每闻羽书告急之声,心灼内热,四体惊竦。」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隔江云阵列,连夜羽书飞。」也称为「羽毛书」、「羽檄」。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元规尘(元規塵)
东晋 庾亮 ,字 元规 ,以国舅身,历仕三朝,一时权倾朝野,人多趋附。 王导 忿忿不平,遇西风尘起,辄举扇拂之曰:“ 元规 尘污人。”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轻诋》。后用以喻逼人的气焰。 唐 李白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蹈海寧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
《國語辭典》:鲰生(鯫生)  拼音:zōu shēng
1.见识鄙陋的人。为轻蔑读书人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文士自谦之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鲰生不才,谢多娇错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