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洛可可美术(洛可可美术)  拼音:luò kě kě měi shù
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风格。其特徵为华丽、纤细、轻巧的装饰;喜用曲线与金碧辉煌的色彩。在美术史上是介于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之间。
《国语辞典》:贴纸图案(贴纸图案)  拼音:tiē zhǐ tú àn
美术创造的技巧。是立体派的毕卡索和布拉克合作开发出来的创作方式,把实物经过修剪之后,拼合在一起,又在上面绘画,提出新的空间观念。这种技巧后来常由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加以应用。
《国语辞典》:有机线条(有机线条)  拼音:yǒu jī xiàn tiáo
美术上指徒手绘出的自由线条,以自由曲线为主。特色是不拘泥于任何规律的束缚,可随创作者的意念自由发挥。
《国语辞典》:艺术指导(艺术指导)  拼音:yì shù zhǐ dǎo
专门负责美术部门的工作者。一般在广告、出版、拍摄影片……等时,多设有此职。
《国语辞典》:悲伤感(悲伤感)  拼音:bēi shāng gǎn
文学、美术作品或台上表演所描述的状况,在读者或观众心理上产生的怜悯、同情和悲伤。
《国语辞典》:抽象派  拼音:chōu xiàng pài
一种美术画派。主张描写个人的主观意念与想像,将具体物像抽离的艺术表现方式。
《国语辞典》:艺品(艺品)  拼音:yì pǐn
美术、工艺等的创作成品。如:「故宫博物院珍藏了许多历代的艺品。」
《国语辞典》:傅抱石  拼音:fù bào shí
人名。(西元1904~1965)江西新喻人,日本帝国美术学校毕业。曾任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教授,善画山水人物,山水画皴法综合乱柴皴、披麻皴、鬼面皴、荷叶皴等皴法,人称「抱石皴」。人物画多取材于古典诗词。能从中国绘画的传统思想及技法中求新,画史画论亦具权威。著有《石涛上人年谱》、《中国美术史年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绘画理论》等。
《国语辞典》:后退色(后退色)  拼音:hòu tuì sè
美术上指可使人感觉比实际距离远的颜色,如青色与暗色系列等。相对于前进色而言。
《国语辞典》:美展  拼音:měi zhǎn
泛指一切美术作品的公开陈列展示。如:「我和几位艺术界的朋友联合举办这次的美展。」
《国语辞典》:媒材  拼音:méi cái
美术上指表现的手法与其材料。
《国语辞典》:表现主义(表现主义)  拼音:biǎo xiàn zhǔ yì
1.近代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倾向,因反抗印象主义而起,主张打破外界或自然的约束,强烈表现个人内在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颇盛行于德国。
2.二十世纪初叶,诞生于德国并波及西欧的美术运动,不满印象派画家们的忠实自然再现,主张强烈诉说内在的感情与思想,常用誇张、变形的手法及主观的色彩来表现。
《国语辞典》:洞窟美术(洞窟美术)  拼音:dòng kū měi shù
在洞窟壁上作画或雕刻的美术形式,通常指狭义的原始美术,其作品以狩猎为主题,利用单纯的黄、黑、褐等色彩,藉由线描或平涂方式来绘制。今以分布在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北部交界处的堪塔布利亚地区最为著名。
《国语辞典》:橱窗设计(橱窗设计)  拼音:chú chuāng shè jì
一种商业美术。将橱窗的陈设方式、道具、色彩、灯光加以精心设计,藉以引人注目,展示商品。
《国语辞典》:美术家(美术家)  拼音:měi shù jiā
以擅长美术而闻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