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车(三車)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语。梵语tri-yāna的意译。谓三种能使众生获得證悟,息灭烦恼的途径。即从他人听闻佛法而悟道的声闻乘;自己观察自然现象而悟道的独觉乘,和以成佛为目标的佛乘。独觉乘也称为「缘觉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称为「大乘」、「菩萨乘」。《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漢語大詞典》:三驾(三駕)
(1).三次兴兵。《左传·襄公九年》:“三驾而 楚 不能与争。” 杜预 注:“三驾,三兴师。”
(2).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 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四门幽闢,顾非相而迟迴;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2).指 北魏 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魏书·礼志四》:“ 太祖 天兴 二年,命礼官桾採古事,制三驾卤簿。”《北史·魏本纪》:“﹝ 拓跋珪 ﹞始制三驾之法。”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望专委博学之士,检寻前代仪注及卤簿,令於三驾诸仗内,参定今来乘舆出入名件而严设仪卫之禁。”参阅《魏书·礼志四》。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六舟三驾,运载群生。”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四门幽闢,顾非相而迟迴;三驾晨严,临有为而出顿。”
《漢語大詞典》:牵子(牽子)
(1).车之一种,即羊车。《隋书·礼仪志五》:“羊车,一名輦,其上如軺。小儿衣青布袴褶,五辫髻,数人引之,时名羊车小史。 汉 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 梁 贵贱通得乘之,名曰牵子。”参见“ 牵车 ”。
(2).上眼皮上的疤痕。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这时候,一位年纪有三十来往,左眼皮上有个牵子的堂客,扎脚勒手,从后门进来。”原注:“牵子,上眼皮上的疤痕。”
(2).上眼皮上的疤痕。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十:“这时候,一位年纪有三十来往,左眼皮上有个牵子的堂客,扎脚勒手,从后门进来。”原注:“牵子,上眼皮上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