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受过(受過)
接受责备,承担罪责。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一:“凡君受过之处,惟余知之亮之。”《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不,你检讨啥,要开会,我检讨。’ 天恩 见 社霞 代人受过,不好意思。”
《漢語大詞典》:辟罪
逃避罪责。《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
《漢語大詞典》:任咎
承担罪过或罪责。语出北史·王昕传:“ 昕 曰:‘ 商辛 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八章二:“总理如其由我们股东公推的,对于倒款,我们股东当然任咎。”
《国语辞典》:入罪  拼音:rù zuì
裁定罪责。如:「这件案子审判终了,主嫌犯已入罪判刑。」
《國語辭典》:委罪  拼音:wěi zuì
推卸罪责。《晋书。卷八八。孝友传。王裒传》:「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也作「委过」、「委咎」。
分類:推委罪责
《漢語大詞典》:孽债(孽債)
造孽的罪责。旧谓要遭报应,必须偿还。 沙汀 《淘金记》四:“ 季熨斗 接着吹了一通他的奇遇的经过,以及 张鼓眼 的孽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咱不要!咱不要人家的地!咱拉下阳世上的孽债,咱到阴间还不清嘛。”
《國語辭典》:偿责(償責)  拼音:cháng zé
抵偿罪责。《新唐书。卷一五○。齐映传》:「马奔踶,不过伤臣;舍之,或犯清跸,臣虽死不足偿责。」
分類:抵当罪责
《國語辭典》:顶凶(頂兇)  拼音:dǐng xiōng
1.指代人顶罪之人。《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龙县令接著余侍郎的回信,照样办事,谁知送了个顶凶去,又被洋人考问出来,仍是不答应。」
2.代承他人罪名。如:「他花了一大笔钱找人顶凶。」
《漢語大詞典》:余责(餘責)
未尽偿的罪责。旧唐书·房玄龄传:“吾自度危篤,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餘责。”
分類:未尽罪责
《漢語大詞典》:论解(論解)
(1).论说和解释。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 梁启超 《改用太阳历法议》:“其有以忤俗骇民为疑者,吾将别著论解之。”
(2).谓据理申辩使之解脱(罪责)。宋史·曾肇传:“諫官 陈瓘 、给事中 龚原 以言得罪,无敢救, 肇 极力论解。”
(3).处理解决。《元典章·刑部十五·听讼》:“诸论诉婚姻家财田宅债负,若不係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论解,免使妨废农务,烦紊官司。”
《漢語大詞典》:罪谤(罪謗)
罪责毁谤。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使小妾得免罪谤之累。”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容书》:“伏念得罪来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肯以书见及者。何则?罪谤交积,羣疑当道,诚可怪而畏也。”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今幸获请於先生,凡所为状,固未敢有一言之欺,以辱高文而滋罪谤。”
分類:罪责毁谤
《漢語大詞典》:追劾
追究揭发罪责。后汉书·寇荣传:“刺史 张敬 追劾 荣 以擅去边,有詔捕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洲》:“ 俊 筮仕之后,追劾贬降,不歇于道,才得 岳州 刺史。”
《漢語大詞典》:逃让(逃讓)
逃避推卸罪责。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旨琐劣,冒黷尊严,俯伏刑书,不敢逃让。”
《漢語大詞典》:追罪
追究罪责。魏书·于栗磾传:“但 忠 事经肆宥,又蒙特原,无宜追罪。”
分類:追究罪责
《漢語大詞典》:重咎
严重的罪责。 清 林则徐 《批英国领事义律请给还买办三板以便呈缴鸦片禀》:“躉船敢於颺去,尔能当此重咎乎?”《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 黄浦 中米舶皆载往别处,店铺中米少价贵,糴者只许数升,不能盈斗。 刘元帅 出示劝諭:‘……如有此等居奇抬价奸牙,务须改过;倘经查出究办,恐难当此重咎,本帅不忍不教而诛也。’”
分類:严重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