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拜罢(拜罷)
犹拜免。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羣臣拜罢,见於百官表。”
《骈字类编》:茶罢(茶罢)
宋 杨万里 乙酉社日偶题 愁边节里两相关,茶罢呼儿检历看。
《國語辭典》:罢战(罷戰)  拼音:bà zhàn
停战。《三国演义》第八回:「孙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
《漢語大詞典》:罢遣(罷遣)
遣散;放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书, 真庙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 ,心尚怪者也。’罢遣之。”
分類:遣散
《韵府拾遗 祃韵》:自罢(自罢)
魏书崔楷传不劳役远终春自罢
《漢語大詞典》:赐罢(賜罷)
谓罢免其官职。 汉 贾谊 《治安策》:“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 汉 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 淮南 、 济北 之为邪?”
分類:罢免官职
《漢語大詞典》:老罢(老罷)
衰老疲惫。《淮南子·人间训》:“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谓年老百事皆废。南史·蔡兴宗传:“僕比日前虑不復自保……加老罢私门,兵力顿闕,虽有其意,事亦无从。”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
《國語辭典》:罢了(罷了)  拼音:bà le
1.仅此而已。如:「这不过是停电罢了,不要紧张!」、「只是个门房罢了,就如此嚣张!」
2.算了。表示暂时停止或不勉强、坚持的意思。《红楼梦》第四二回:「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呢,便按方煎一剂吃;若懒待吃,也就罢了。」
3.表示失望、忿恨的感叹词。《红楼梦》第二九回:「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
《國語辭典》:罢软(罷軟)  拼音:pí ruǎn
软弱不振作,做事没主见。《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西游记》第二七回:「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像我这个老和尚罢软。」
《漢語大詞典》:罢民(罷民)
(1).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周礼·秋官·司圜:“掌收教罢民。”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 郑玄 注:“民不愍作劳,有似於罢。”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一:“老去头衔更何有,从今祇合号罢民。”
(2).疲困之民。吕氏春秋·适威:“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
(3).谓使民疲劳。左传·昭公四年:“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晏子春秋·杂上十七:“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兵,不成君之意。”
《漢語大詞典》:罢散(罷散)
(1).遣散。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宜罢散民役。宫室之制,务从约节。”
(2).谓结束。 宋 苏辙 《罢散青词》:“请女道士二七人,於 福寧殿 罢散明堂礼毕道场,设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
分類:遣散结束
《國語辭典》:罢散(罷散)  拼音:pí sàn
疲困散乱。汉。贾谊 过秦论:「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分類:疲敝散漫
《漢語大詞典》:罢宴
宴会完毕
拒绝赴宴
《漢語大詞典》:中罢(中罷)
犹中止。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胶莱便道:“ 刘 惴甚谢役, 江陵 亦无如之何,工遂中罢。” 明 陈子龙 《琴心赋》:“时扬清角,萧寥玄夜。下里寡和,悵然中罢。”
分類:中止
《漢語大詞典》:休罢(休罷)
(1).罢休;停止。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有司计筭,所费苟务因循,小不如意,即求休罢。” 宋 苏轼 《民政下》:“今世之兵皆天子之所廪食以终其身……非如 汉 之戍卒有休罢更代之期也。”
(2).指辞官。 唐 李翱 《与翰林李舍人书》:“ 翱 思逃后祸,所冀存身,惟能休罢,最愜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