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  拼音:xī luó mǎ dì guó
罗马帝国于西元三九五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社会瓦解,帝国分裂为二,义大利半岛及其以西为西罗马帝国。后因蛮族的不断入侵,于四七六年亡于西哥德人。
《国语辞典》: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  拼音:guó yǔ luó mǎ zì
民国十七年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的应用罗马字母,有别于国语注音字母ㄅ、ㄆ、ㄇ、ㄈ等。特点是用罗马字母变化表示声调。如iou(幽),you(由),yeou(有),yow(佑)。民国二十九年,由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决议改名为「译音符号」。民国七十五年一月,并依此修订成「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公告供各界采用。
《国语辞典》: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  拼音:luó mǎ bù shì yī tiān zào chéng de
(谚语)比喻凡事都是逐渐累积、集聚而成,并非一蹴可成的。如:「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成功也不是一蹴可几的。」
《国语辞典》: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  拼音:shén shèng luó mǎ dì guó
西元九六二年,日耳曼王鄂图所建的国家,上承罗马帝国的统绪,而以神圣代表教会,国土包括中欧及义大利大部分,一八○六年为拿破崙所败亡。
《国语辞典》:罗马尼亚共和国(罗马尼亚共和国)  拼音:luó mǎ ní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Romania
国名。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北部,北、东北接苏联,东濒黑海,南接保加利亚,西南邻南斯拉夫,西北连匈牙利。面积二十三万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三百二十万。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人民多信仰东正教,主要语言为罗马尼亚语。原为苏联附庸国之一。西元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在东欧强烈的民主浪潮影响下,共产政权终被推翻,开始民主改革。币制为Leu。简称为「罗马尼亚」。
《國語辭典》:东罗马帝国(東羅馬帝國)  拼音:dōng luó mǎ dì guó
Eastern Roman Empire
国名。西元三九五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帝国,东罗马帝国领有东欧及亚细亚地区,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西元一四五三年为鄂图曼土耳其所灭。
《漢語大詞典》:罗马字(羅馬字)
(1).即拉丁字母。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此种拉丁化,盖以 山东 话为根本,所以我们看起来,颇有难懂之处,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
(2).指罗马数字。 鲁迅 《书信集·致章锡琛》:“全书的小引(有无未定),总目和里书,还在我这里,须俟本文排完后交出,那时另用罗马字记页数,与本文不连。”
分類:拉丁字母
《漢語大詞典》:罗马教廷
简称“教廷”。天主教会的中央管理机构。设于梵蒂冈。以教皇为首脑,下设国务院、文书局、财政局、三个法庭和十一个圣部,后又增设基督教合一秘书处等。除宗教活动外,还从事广泛的国际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