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缺政
缺讹
缺望
缺口
缺缺
圮缺
崩缺
剥缺
缺粮
就缺
初缺
缺简
缺绝
缺亏
缺齾
《漢語大詞典》:缺政
缺失的政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这些人各有所长,都能直言谏诤,补救缺政。”
分類:缺失政事
《漢語大詞典》:缺讹(缺訛)
指减少和变动。 唐 杜甫 《石犀行》:“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杨伦 笺注:“缺谓损其数,讹谓易其处。” 唐 韦应物 《石鼓歌》:“石如皷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蘚澁。”
分類:减少变动
《漢語大詞典》:缺望
犹失望。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八章:“逮 黄泽霖 整飭军纪,部曲稍稍缺望。 刘显世 乘间挑拨,仍藉作爆发之导线。” 潘漠华 《牧生和他的笛》:“我的笛声里,只是浮沉着一块黑影,示我们一个难免的缺望的预兆呀!”
分類:失望
《國語辭典》:缺口  拼音:quē kǒu
1.器物破缺的地方。如:「这样美丽的碗,可惜有一个缺口。」
2.空隙而可通行的地方。如:「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从山的缺口直接通过吧!」
《國語辭典》:缺缺  拼音:quē quē
1.具小聪明的。《老子》第五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2.非常缺乏的样子。如:「他对登山活动兴趣缺缺。」
分類:诈伪
《漢語大詞典》:圮缺
亦作“圯闕”。 倾毁,残缺。 宋 苏辙 《东轩记》:“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闢听事堂之东为轩。” 宋 叶适 《治势上》:“向之衰败、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
分類:残缺
《漢語大詞典》:崩缺
亦作“ 崩闕 ”。 败坏。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 汉 制当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后汉书·曹褒传》:“ 汉 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礼乐崩闕,不可为后嗣法。”
分類:败坏
《漢語大詞典》:剥缺
剥落残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基前有碑,文字剥缺,不復可识。” 唐 韩愈 《黄陵庙碑》:“庭有石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韦苏州》:“ 汉 以后碑碣,石虽精好,然易剥缺。”
分類:剥落残缺
《国语辞典》:缺粮(缺粮)  拼音:quē liáng
食物短缺。如:「非洲有些国家,连年的天灾人祸,缺粮现象严重,人民苦不堪言。」
《韵府拾遗 屑韵》:就缺
傅若金飞雪篇因高始成势遇坎俄就缺
《韵府拾遗 屑韵》:初缺
李洞诗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韵府拾遗 潸韵》:缺简(缺简)
刘克庄题跋事有可疑虽断编缺简千岁之远必欲研寻
《漢語大詞典》:缺绝(缺絶)
犹废缺。 唐 李翱 《复性书上》:“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于书,以开诚明之源,而缺絶废弃不扬之道,几可以传于时,命曰《復性书》。”
《漢語大詞典》:缺亏(缺虧)
犹缺点。 宋 曾巩 《胡君墓志铭》:“其事亲,其居家,其与人游,不见其缺亏。” 宋 曾巩 《永安县君谢氏墓志铭》:“严严秀目,不见缺亏。”
分類:缺点
《漢語大詞典》:缺齾
断缺。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更呼相簸荡,交斫双缺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