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刊缉(刊緝)
选辑;编修。晋书·挚虞束晳传赞:“ 挚虞 博闻, 广微 絶羣。财成礼度,刊缉遗文。”唐六典·中书省:“集贤院学士掌刊缉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
分類:选辑编修
《國語辭典》:提举(提舉)  拼音:tí jǔ
1.掌管、管理。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佑圣观侍奉香火,其观系属御前去处,内侍提举观中事务,当日降赐御香,修崇醮录。」
2.提拔、提携。唐。白居易 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台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系布裘。」
3.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一回》:「姓管的由乡贡起家,官至提举之职。」
《國語辭典》:翰林  拼音:hàn lín
1.职官名。唐宋为内庭供奉之官,方技、杂流,亦待诏翰林。明清则为进士朝考后,得庶吉士的称号。
2.形容文翰之多如林。《文选。扬雄。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
《漢語大詞典》:翰林学士(翰林學士)
官名。 唐玄宗 开元 初以 张九龄 、 张说 、 陆坚 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 德宗 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 唐 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 北宋 翰林学士仍掌制诰。 清 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清 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國語辭典》:编修(編修)  拼音:biān xiū
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宋代设有史馆编修,明、清则隶属翰林院,与修撰、检讨同称史官。
《國語辭典》:监修(監修)  拼音:jiān xiū
1.监督编修。《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监修国史,修撰直馆。」
2.监督编修史册、书籍的官吏。《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吕端虽为监修,以不莅局,不得署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
《漢語大詞典》:编检(編檢)
(1). 明 清 时指史馆中的编辑校订工作。 明 李东阳 《贺鼎仪迁谕德得捡字》:“须知啟沃功,不独事编检。”
(2). 明 清 史馆中编修、检讨官的统称,属翰林院。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曝书亭集《恩赐禁中骑马》诗,是 康熙 朝编检入直,亦竟有朝马之赏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庶吉士散馆》:“若留作编检,仅用浊醪豆腐而已。”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吉士出洋三年,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检。”
《國語辭典》:开坊(開坊)  拼音:kāi fāng
坊,即春坊,詹事府的别名。明清时翰林院中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员升迁至詹事府的职位,称为「开坊」。后泛称翰林院的官员升官、升级。《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鲁大老爷开坊,升了侍读,朝命已下,京报适才到了,老爷们须要去道喜。」
《漢語大詞典》:馆官(館官)
唐 宋 时弘文馆、史馆、集贤院等编修、教授之类的官员。新唐书·礼乐志五:“其中春、中秋释尊于 文宣王 、 武成王 ……学官、馆官位於县东,当执事西南,西向,学生位於馆官之后。”
《漢語大詞典》:纂订(纂訂)
编修制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国藩 於昏、丧、祭三礼,亦颇思损益 涑水 书仪, 紫阳 家礼,纂订一编,以为宗族乡党行习之本。”
分類:编修制订
《国语辞典》:吕祖谦(吕祖谦)  拼音:lǚ zǔ qiān
人名。(西元1137~1187)字伯恭,宋金华人。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与朱熹、张栻齐名,称为「东南三贤」。其文词闳肆辨博,于诗书春秋,多究古义,学者称「东莱先生」。著有《东莱集》、《东莱左氏博议》等。
《国语辞典》:数位影像(数位影像)  拼音:shù wèi yǐng xiàng
以數位格式存錄的影像。可藉由影像编辑软体进行影像之编修。
《漢語大詞典》:扑曲(撲曲)
蚕箔。即曲簿。《淮南子·时则训》:“具扑曲筥筐,后妃斋戒,东乡亲桑。” 刘文典 集解引 孙编修 曰:“扑即曲簿也。”参见“ 曲簿 ”。
分類:蚕箔编修
《漢語大詞典》:曲簿
蚕箔。饲蚕的器具。用萑苇或细竹编织而成。也称“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