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机缄(機緘)  拼音:jī jiān
1.闭藏。《庄子。天运》:「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唐。成玄英。疏:「机,关也;缄,闭也。」
2.气运的变化。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览明达之抚运,乘机缄而理默。」
《漢語大詞典》:缄情(緘情)
犹含情。 唐 元稹 《小胡笳引》:“吞恨缄情乍轻激,故国关山心歷歷。”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五:“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清 黄景仁 《杂咏》之八:“缄情竟何待,朗吟《归来》篇。”
分類:含情
《高级汉语词典》:缄之
束缚住某物
《漢語大詞典》:华缄(華緘)
亦作“ 华椷 ”。对他人书信的敬称。 唐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龙州裴岘尚书:“远劳专介,特枉华缄,发函睹不灭之踪,满幅示相忧之旨。”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岂谓公子,忽貽好音,发华椷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新。”
《漢語大詞典》:缄愁(緘愁)
谓寄信言别愁相思。 隋 江总 《七夕》诗:“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分類:寄信相思
《國語辭典》:缄札(緘札)  拼音:jiān zhá
书信。唐。李商隐 春雨诗:「万里云罗一雁飞,玉珰缄札何由达?」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缄藏(緘藏)
封存。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輟鹤洞缄藏之本,为人天宗奉之经。”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每朔望日必陈列其家所藏四朝宸翰,及宣赐器皿於堂上,率其子孙罗拜其下。拜毕,缄藏如初。” 清 唐孙华 《再哭姜西溟》诗:“畴昔所著书,笥櫝犹缄藏。”
分類:封存
《漢語大詞典》:鱼缄(魚緘)
书信。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或叨凤念,不黜鱼缄。” 元 张昱 《得朱桓编修海道之音》诗:“鱼缄尺素虽云密,事载空言始可怜。” 清 姚燮 《少年游》词:“鱼缄雁蜡云千叠,望远总悠悠。”参见“ 雁书 ”。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封缄(封緘)
包封;封缄标记。 唐 李适之 《大唐故法现大禅师碑铭》:“ 永淳 岁,有三婆罗门寄金银珠寳於师,復置牀簀而归西域。其后有贼劫房,惟此诸寳独在。出入三载,主乃东来,各以还之,封缄如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丁 督索甚急, 郇 即出旧物以偿之,而封缄如旧,尘已昏垢。”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廷寄:“故一时机密事件,皆命军机大臣封缄严密,由驛传递,名曰廷寄。”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君﹞因究詰来吏,见其语支梧,又文移封缄有谬字,乃转帖县令毋遽发,而属其密以上请。”
分類:封缄标记
《漢語大詞典》:发缄(發緘)
揭开器物或书札的扎束或封口。 唐 独孤及 《清簟赋》:“发缄而冰气惊客,入座而波文满目。” 唐 李商隐 《为河东公谢相国京兆公启》:“伸纸发缄,悸魂流汗。”元史·成宗纪一:“凡上封事者,命中书省发缄视之,然后以闻。”
《漢語大詞典》:缄翰(緘翰)
书信。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七:“或有淡薄相待、缄翰莽卤者,每吟 张博士 诗云:‘新酒欲开期好客,朝衣暂脱见闲身。’”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四方缄翰,日满閽者之袖。”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题缄(題緘)
在书信函件封皮上题写受件人姓名、官衔。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题缄:“《事始》曰: 唐 元和 中 李赵公 权倾天下,四方缄翰日至。 蒲 路帅 却士美 有珍献 赵公 ,报书敍殷勤,误入振武封中。振武 阿趺光进 知其误,还之。公因命书吏,凡有书,题名籤官号以送之。于今为式,曰‘题缄’也。”
《漢語大詞典》:书缄(書緘)
书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 荆 閫 吕武忠 文德 ,平时事公谨,书缄往来,必称恩府,而自书为门下使臣。”《水浒传》第四七回:“ 李应 教请门馆先生来商议,修了一封书缄。”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瑶缄(瑤緘)  拼音:yáo jiān
1.瑶函。也作「瑶笺」。
2.藏书的玉匣。唐。温庭筠 老君庙诗:「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高级汉语词典》:缄泪
收敛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