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平碧
绿李
翠瓦
青畴
绿茗
绿衣郎
翠靥
绿衫
碧沈
竹叶青
碧沉沉
幽碧
柳莺
绿芽
艾绶
《漢語大詞典》:平碧
一片平展的绿色。 唐 李贺 《艾如张》诗:“ 齐 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春平碧中。” 唐 温庭筠 《太液池歌》:“平碧浅春生緑塘,云容雨态连青苍。”
分類:平展绿色
《漢語大詞典》:绿李
(1).绿色李子。北史·齐琅邪王俨传:“ 儼 器服翫饰,皆与 后主 同,所须悉官给。於南宫尝见新冰緑李,还,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无。’”
(2).指绿色李树。 唐 杜甫 《诣徐卿觅果栽》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緑李与黄梅。”
《漢語大詞典》:翠瓦
绿色的琉璃瓦。 唐 沈亚之 《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诗:“露花浮翠瓦,鲜思起芳丛。” 唐 皮日休 《襄州汉阳王故宅》诗:“戟户野蒿生翠瓦,舞楼栖鸽污雕梁。”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漢語大詞典》:青畴(青疇)
(1).绿色的田野。 南朝 梁 沈约 《休沐寄怀》诗:“紫籜开緑篠,白鸟映青畴。”
(2). 青州 之地。即 齐 鲁 之地。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境接 青 畴,俯识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 辨马 之峯。”
《漢語大詞典》:绿茗
(1).即绿茶。 唐 钱起 《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诗:“心莹红莲水,言忘緑茗杯。” 唐 朱庆余 《秋宵宴别卢侍御》诗:“緑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参见“ 緑茶 ”。
(2).指绿色的茶树。 唐 李嘉祐 《送陆士伦宰义兴》诗:“浅流通野寺,緑茗盖青山。”
《國語辭典》:绿茶(綠茶)  拼音:lǜ chá
将茶树嫩叶采摘后,立即加高温烘焙以抑制叶子里的氧化酵素活动,防止茶叶酦酵,再经揉捻、乾燥制造而成的不酦酵茶。
《漢語大詞典》:绿衣郎
(1).古代低级官员官服为绿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员。《三国志平话》卷上:“ 先主 曰:‘他(指 孙坚 )为 长沙 太守,我是緑衣郎,岂能为他争气?’”
(2).指新科进士。 唐 制,新进士例赐绿袍,因称。 清 李渔 《风筝误·艰配》:“为甚的緑衣郎不许红裙见,紫金鞍骑到谁家院?”
《國語辭典》:翠靥(翠靨)  拼音:cuì yè
古代妇女贴在两额旁的妆饰。宋。梅尧臣 水次藓花诗:「水边有神女,妆去遗翠靥。」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我推粘翠靥遮宫额,怕绰起罗裙露绣鞋。」
《漢語大詞典》:绿衫
(1).绿色短上衣。 北周 庾信 《王昭君》诗:“緑衫承马污,红袖拂秋霜。”
(2). 唐 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緑衫”表示官位卑微。 唐 元稹 《寄刘颇》诗之二:“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緑衫行。”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郑安晚前谶:“緑衫尚未能得着,乃思量繫玉带乎?”参见“ 緑衣 ”。
《國語辭典》:绿衣(綠衣)  拼音:lǜ yī
《诗经。邶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首章二句为:「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漢語大詞典》:碧沈
指深绿色的水。 唐 刘沧 《洛神怨》诗:“心寄碧沉空婉恋,梦残春色自悠扬。”
分類:绿色
《國語辭典》:竹叶青(竹葉青)  拼音:zhú yè qīng
1.一种酒:(1)指储存三年的绍兴酒。(2)以高粱、小麦、糖、竹叶萃取物为原料所酿制成的淡黄色酒。酒精浓度约为百之四十五。简称为「竹青」、「竹叶」。
2.动物名:(1)青竹丝的别名。参见「青竹丝」条。(2)一种鸟。大如雀,善鸣,夏季自婆罗州来,冬归去。
《國語辭典》:碧沉沉  拼音:bì chén chén
纯净碧绿的颜色。《西游记》第四回:「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玻璃造就。」也作「碧澄澄」。
分類:绿色
《漢語大詞典》:幽碧
深绿色。 五代 齐己 《寄酬高辈推官》诗:“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
《國語辭典》:柳莺(柳鶯)  拼音:liǔ yīng
动物名。鸟纲雀形目莺科。身体小,背部绿色,胸腹为黄绿色,眼部浅黄色,翅膀和尾巴为褐色。以昆虫为食。见于中国、越南、缅甸、印度等地。也称为「树串儿」。
《漢語大詞典》:绿芽
(1).绿色嫩叶。 五代 王周 《和杜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之一:“随柳参差破緑芽,此中依约欲飞花。”
(2).绿茶名。 唐 白居易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红纸一封书后信,緑芽十片火前春。”宋史·食货志下五:“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出 虔 、 袁 、 饶 、 池 、 光 、 歙 、 潭 、 岳 、 辰 、 澧州 、 江陵府 、 兴国 临江军 ,有仙芝、玉津、先春、緑芽之类二十六等。”
《漢語大詞典》:艾绶(艾綬)
系印纽的绿色丝带。 汉 官秩二千石以上者用之。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许日,赐驳犀具劒、佩刀、紫艾綬、玉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緑色,其色似艾。”后汉书·酷吏传·董宣:“以 宣 尝为二千石,赐艾綬,葬以大夫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