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仓颉篇(仓颉篇)  拼音:cāng jié piān
书名。秦李斯撰,一篇。为统一文字,罢去一切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将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也作「苍颉篇」。
《国语辞典》:统合(统合)  拼音:tǒng hé
统一整合、使不分歧。如:「新经理上任后努力统合各部门的管理方式。」
《國語辭典》:战役(戰役)  拼音:zhàn yì
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的,在某一空间内,一连串会战行动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颁式(頒式)
谓发布命令统一某项事物的规格或样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平头巾网巾:“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 杨维楨 入见 太祖 时所戴,上问曰:‘此巾何名?’对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颁式天下。”
《漢語大詞典》:械数(械數)
指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國語辭典》:辛弃疾(辛棄疾)  拼音:xīn qì jí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漢語大詞典》:洽同
协和统一。后汉书·桓帝纪:“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分類:协和统一
《漢語大詞典》:董一
统一主持;一统。宋书·索虏传:“东西齐举,宜有董一。”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董一藩政,缉是嘉庸。”
《国语辞典》:博学篇(博学篇)  拼音:bó xué piān
书名。出于秦太史令胡毋敬之手,是秦并吞六国后为统一文字所作的字书,保留通行的文字,而省改各地方的异文。字体为秦代小篆。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漢語大詞典》:概平
(1).谓用一个标准使之统一、平衡。
(2).用概刮平。
《漢語大詞典》:淳壹
亦作“ 淳一 ”。 淳朴统一。宋书·文帝纪:“﹝ 京口 ﹞经涂四达,利尽 淮 、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胜,实唯名都。” 唐 陆贽 《策问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国家接 周 隋 之餘,俗未淳一。”
分類:淳朴统一
《漢語大詞典》:旅帅(旅帥)
(1).周礼官名。统一旅之众。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
(2).古代州郡地方军事散官名。通典·职官十四:“ 后周 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则总管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至 隋 三都督并以为散官。 煬帝 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按此则都督之名微矣。”
(3).太平天囯官名。既管军政亦管民政,位在师帅之下,卒长之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各家有事讼,两造赴两司马,两司马听其曲直……不息,则卒长尚其事于旅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凡设军,每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家先设一军帅,次设军帅所统五师帅,次设师帅所统五旅帅,共二十五旅帅。”
《漢語大詞典》:通试(通試)
统一考试。金史·选举志一:“后场廷试,令词赋、经义通试时务策,止选一状元。”金史·选举志三:“遂命内祗、并三品职事官承廕人、与四品五品班祗、及吏员人通试,中选者用之。”
《国语辞典》:统独(统独)  拼音:tǒng dú
统一或独立。如:「海峡两岸由于特殊的政治形势,使得生活在台湾地区的民众对统独各有不同的看法。」
《國語辭典》:联邦(聯邦)  拼音:lián bāng
一种国家结构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拥有部分主权之政治实体(州或邦)联合而成,透过《宪法》界定联邦与各邦(或州)各自之任务以及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限。美国、德国、澳洲等联邦国对于联邦与各邦的关系有不同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