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趋近
接近或接受一种刺激物或刺激情境的倾向
趋向或走向统一或一致
《漢語大詞典》:夷民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 孔颖达 疏:“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 樊光 、 服虔 云:雉者,夷也;夷,平也;使度量器用平也。”
(2).对外国人的泛称。 清 姚鼐 《侍讲张君墓志铭》:“ 澳门 者, 香山 南境,斗入海,西洋夷民居之……上吏以君贤,俾摄其职,君尤能得夷民情而柔调之。”
《漢語大詞典》:壹统(壹統)
一统,统一。史记·封禅书:“闻昔 泰帝 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繫终也。”汉书·司马迁传:“今 汉 兴,海内壹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
分類:一统统一
《漢語大詞典》:同一性
(1).在辩证法中,指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是反映一切事物矛盾诸方面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包含着差异、对立的同一性。
(2).指抽象的、简单的等同。在有些唯心主义哲学中,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解释成存在和思维、自然和精神没有区别。如 德国 谢林 的同一哲学。
(3).指性质完全相同。 秦关根 《法拉第》第九章一:“ 法拉第 埋头在实验室里。他用实验证实了不同形态的电的同一性。”
《国语辞典》:仓颉篇(仓颉篇)  拼音:cāng jié piān
书名。秦李斯撰,一篇。为统一文字,罢去一切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将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也作「苍颉篇」。
《国语辞典》:统合(统合)  拼音:tǒng hé
统一整合、使不分歧。如:「新经理上任后努力统合各部门的管理方式。」
《國語辭典》:战役(戰役)  拼音:zhàn yì
为实现特定的战略目的,在某一空间内,一连串会战行动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颁式(頒式)
谓发布命令统一某项事物的规格或样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平头巾网巾:“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 杨维楨 入见 太祖 时所戴,上问曰:‘此巾何名?’对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颁式天下。”
《漢語大詞典》:械数(械數)
指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國語辭典》:辛弃疾(辛棄疾)  拼音:xīn qì jí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漢語大詞典》:洽同
协和统一。后汉书·桓帝纪:“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分類:协和统一
《漢語大詞典》:董一
统一主持;一统。宋书·索虏传:“东西齐举,宜有董一。” 南朝 梁 沈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董一藩政,缉是嘉庸。”
《国语辞典》:博学篇(博学篇)  拼音:bó xué piān
书名。出于秦太史令胡毋敬之手,是秦并吞六国后为统一文字所作的字书,保留通行的文字,而省改各地方的异文。字体为秦代小篆。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漢語大詞典》:概平
(1).谓用一个标准使之统一、平衡。
(2).用概刮平。
《漢語大詞典》:淳壹
亦作“ 淳一 ”。 淳朴统一。宋书·文帝纪:“﹝ 京口 ﹞经涂四达,利尽 淮 、海,城邑高明,土风淳壹,苞总形胜,实唯名都。” 唐 陆贽 《策问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国家接 周 隋 之餘,俗未淳一。”
分類:淳朴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