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一  拼音:píng yī
平定统一。《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
《國語辭典》:彻侯(徹侯)  拼音:chè hóu
秦汉时最尊贵的侯爵。后避汉武帝讳,而改称为「通侯」或「列侯」。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國語辭典》:八体(八體)  拼音:bā tǐ
1.秦代统一文字之后,所通用的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等八种书体。大篆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小篆为李斯、赵高、胡母敬据大篆简化而得,大、小篆并简册所用;刻符施于符信;虫书乃于篆文基础上装饰鸟虫图形;摹印使用于玺印之上,也称为「缪篆」;署书指封检上之题字;殳书则用于戈、戟等兵器题铭;隶书行于公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2.体,文章作品的体貌。「八体」指八种文章的风格。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体性》中,概括文章风格,区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类。
《國語辭典》:协同(協同)  拼音:xié tóng
共同。《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共存大计。」《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烦贵县查点来文事理,遣役协同来差访该犯潜踪何处。」
《漢語大詞典》:书轨(書軌)
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亦借指统一。宋书·傅弘之传:“若其怀道畏威,奉王受职,则通以书轨,班以王规。”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天人合应,书轨混同。” 宋 苏轼 《淮阴侯庙记》:“书轨新邦,英雄旧里。”参见“ 书同文,车同轨 ”。
《漢語大詞典》:克协(克協)
能够谐和;符合;统一。 三国 魏 曹植 《帝舜赞》:“ 顓頊 之族,重瞳神圣,克协顽 瞽 ,应 唐 莅政。”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兄皆指陈根源,斟酌通变,莫不允符天旨,克协神休。” 明 文徵明 《太仓州重浚七浦塘碑》:“议既克协,乃纠民集财,以是岁十月之隙,蕆事即工。”
《漢語大詞典》:调一(調一)
亦作“ 调壹 ”。 协调,统一。荀子·儒效:“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荀子·王霸:“欲得调壹天下,制 秦 楚 ,则莫若聪明君子矣。”
《國語辭典》:格格  拼音:gé gé
捍格,指抵触阻隔而难以相合的状态。清。徐珂《清稗类钞。种族类。鱼皮鞑子》:「性嗜饮而健啖,所需酒品,皆以所采桦树皮,及猎得之禽兽,乞俄人换之。故皆能操俄语,而汉语则格格不通,汉文更无论矣。」
《國語辭典》:格格  拼音:gé ge
清代贵族上自亲王,下至辅国的女儿称为「格格」。地位在公主之下,宗人女之上。
《高级汉语词典》:舛驳
错误杂乱
《國語辭典》:家天下  拼音:jiā tiān xià
帝王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私产,世代相传。《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幼学琼林。卷一。朝廷类》:「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國語辭典》:冗杂(冗雜)  拼音:rǒng zá
繁多而杂乱。《南史。卷五一。梁宗室传上。吴平侯景传》:「昂弟昱字子真,少而狂狷,不拘礼度,异服危冠,交游冗杂。」《红楼梦》第五八回:「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漢語大詞典》:修言
(1).统一号令。国语·周语上:“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 韦昭 注:“言,号令也。”
(2).虚饰言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庆元开庆六士》:“但首发虚名之误世,上係国家;而明指六士以修言,已形辞色。”
《漢語大詞典》:半两(半兩)
古代钱币名。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 汉 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史记·平準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銖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汉书·食货志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銖。”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其文为半两,实重四銖也。”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谢辟并聘钱启》之二:“ 潜 ( 张潜 )啟,钱若干,伏蒙仁恩,赐备行李,重非半两,轻异五銖。”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今世有一样古钱,其文曰半两,无轮廓。医方中用以为药,考之史记,乃 汉文帝 时钱也。”
《漢語大詞典》:壹意
(1).统一意志。史记·苏秦列传:“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壹意,则必无彊 秦 之患。”
(2).专心致志。汉书·食货志下:“宜罢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毋復以为币,除其贩卖租銖之律,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穀,使百姓壹意农桑。” 宋 曾巩 《中司授大中大夫制》:“是用进尔之阶,品在第四,俾尔纳忠宣力,得壹意於中司。” 清 西岷山樵 《〈野叟曝言〉序》:“屏絶进取,壹意著书。”
《漢語大詞典》:齐轨(齊軌)
(1).并行;并驾齐驱。 汉 蔡邕 《释诲》:“羣车方奔於险路,安能与之齐轨?”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七萃连鑣,九斿齐轨。”
(2).循着前人的轨迹。比喻向人效法,看齐。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以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薛综 注:“齐,同也;轨,迹也。言有事能思,信与先圣同轨迹也。”
(3).所有的车辆轮距相同。谓制度统一。 南朝 梁简文帝 《贺洛阳平启》:“方今九服大同,万邦齐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