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彭城人,字子卿。善围棋,时人莫之与比,与皇象等八人,号为八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性忠厚。事秦王杨俊。位开府,领亲信兵十余年。俊甚礼之。后俊疾,延恒值閤下,衣不解带。俊卒,勺饮不入口者数日。帝悯之,授骠骑将军,典宿卫。葬俊之日,号恸而绝,诏葬俊墓之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官上仪同。善画释道及人物故实。尝与田僧亮、郑法士同于京师光明寺画小塔,法士画东壁北壁,僧亮画西壁南壁,契丹画外边四面,后人称之为三绝。而法士叹服契丹之画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温其。唐成都人。赵公祐子。幼颖悟,绰有父风。于成都寺观所绘壁画,世称高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富文辞,善书画,有力绝人,世称三绝。高宗时,为东台详正学士。有三子,宋之问工文辞,宋之悌有勇力,宋之逊精书法,人称皆得父一绝。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其先为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后为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宋之问父。尝师事孙思邈。高宗时为左骁卫郎将。仪凤四年(679)出使吐蕃会赞普之葬。后任东台详正学士。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生平见新、旧《唐书·宋之问传》附、《旧唐书·方伎传》。《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宋令文集》10卷,已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 【介绍】: 唐兖州瑕丘人,名洪,以字行。以对策擢第。七岁能文,结庐太行山下。累授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嵩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武则天时,为给事中,迁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中宗复位,改太常少卿,以修《武后实录》劳,封高平县子。未几,出为卫州刺史,以善政闻。官终太子宾客。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4 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西南)人。少以文章闻名,薛元超表荐之,对策高第。授永寿县尉,转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皓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文辞雅美,时人谓之“河东三绝”。武后圣历中,进给事中。武后选天下文士撰《三教珠英》,彦伯与李峤居首。以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中宗神龙元年(705),迁太常少卿。以预修《则天实录》成,封高平县子。未几,出为卫州刺史,转蒲州刺史。景龙三年(709),上《南郊赋》,文辞典美。四年,迁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历右常侍、太子宾客。玄宗开元二年(714)卒。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及《唐诗纪事》卷九。彦伯为文,多变易求新,好强涩之体,颇为后进所效。《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徐彦伯前集》10卷、《后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徐彦伯(?—714),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人。少以文辞知名,对策棹第,累转蒲州司兵参军,以文词雅美,与司户韦皓、司士李亘并称“河东三绝”。圣历中,自职方员外郎累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历宗正卿、齐州刺史。中宗复位,改太常少卿,预修《武后实录》。后官至工部侍郎、大子宾客。有《徐彦伯前集》十卷、又《后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七
彦伯名洪。以字显。兖州瑕邱人。对策高第。累擢职方员外郎。奉迎中宗房州。既践位。进太常少卿。修武后实录。封高平县子。历卫州蒲州刺史。擢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转太子宾客。开元二年卒。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彦伯)少以文章擅名……景龙三年,中宗亲拜南郊,彦伯作《南郊赋》以献,辞甚典美。……自晚年属文,好为强涩之体,颇为后进所效焉。
新唐书本传
时司户节皓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武后撰《三教珠英》,取文辞士,皆天下选,而彦伯、李峤居首。……晚为文稍强涩,然当时不及也。
唐诗纪事
中宗与修文馆学士宴乐赋诗,每命彦伯为之序,文彩华缛。……彦伯为文,多变易求新,以凤阁为鹓阁,龙门为虬户,金谷为铣溪,玉山为琼岳,竹马为筱骖、月兔为魄兔,进士效之,谓之“徐涩体”。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休文,古体亦托傅咸遗咏,错采镂金,端可宝。《唐书》称其典缛,可谓知言。虽谢风雅之清尘,亦修文之嚆矢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3 【介绍】: 唐润州句容人,字巨川。德宗建中四年,父丧,遂庐于墓侧,哀毁过礼,号恸将绝。相传至贞元三年,芝草生坟上。浙西观察使王纬奏上其事,诏旌表之。时称张孝子。守墓凡三十一年,号泣以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闽人,字后象。武宗会昌三年进士登第。与同年詹雄、郑减齐名,时称雄诗、諴文、滋赋为闽中三绝。官终金部郎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后象(一作厚象),闽县(今福建闽侯)人。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历祠、金两部郎中,后王铎辟为判官。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淳熙三山志》卷二六。滋以善赋知名举场,至有“滋赋(郑)諴文,中外相奖“之誉(黄滔《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宠待之盛辄成一章》诗注)。时人又以詹雄诗、郑諴文、林滋赋为闽中三绝。《全唐诗》存诗6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六
滋字后象。闽人。会昌三年进士。官金部郎中。
史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汉州德阳人。教授乡里,受其业者数以百计,号绝学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郡人,字景繁,号痴绝叟。不求仕进,居光福山中,终日闭户读诵,博极坟典。高宗绍兴中郡以遗逸荐,不起,闲居五十年不出,名重乡里。著作甚丰,与吴兴施宿合注苏轼诗,为陆游所称。
全宋诗
顾禧,字景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世家,早年受父祖阴,不乐为仕。居光福山中,闭户读书,筑室曰漫庄,自号痴绝叟。高宗绍兴间以遗逸荐,不起,隐居五十年,享高寿而终。有《志道集》一卷,并注苏轼诗颇详,且与注楚辞之洪兴祖多唱和。事见《中吴纪闻》卷六,《吴郡志》卷二二有传。 顾禧诗,以《丛书集成》初编本《志道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四十七年苏斋刊《苏诗补注》本(简称乾隆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为一卷。
释希颜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九
希颜,自号痴绝道人,明州僧,绍兴中为雪溪(一作月溪)首座。见其所撰《四明法智大师赞》、《忆佛轩诗》(《乐邦文类》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1250 【介绍】: 宋僧。武信人,俗姓荀,号痴绝。应进士举不第,遂入梓州妙应院落发。后游吴楚,参曹源道生于妙果。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为开山第一代。理宗又命主杭州双径。临终,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至夜分与众论道,蜕然而逝。
全宋诗
释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俗姓荀,武信长江(今四川遂宁西北)人。科举失意,受释氏学,于梓州妙音院落发。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出峡,谒松源岳,闻密庵之道。于云居曹源生处出世,遍历诸老宿逾二十年。净慈肯堂充、华藏遁庵演一见以为法器,知密庵之传必由其复兴。其后潜庵光、一翁如、痴钝颖、掩室开、浙翁琰皆与分座。宁宗嘉定十二年(一二一九),由径山入住嘉兴报恩光孝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移住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迁雪峰崇圣寺。三年,住庆元府天童景德寺,兼领育王。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移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九年,至平江府觉城山法华寺开山。同年十月,住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寺。十年卒,年八十二。有《痴绝和尚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赵若琚撰《行状》。 道冲诗,以辑自《语录》和他书的偈颂及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道冲(一一六九——一二五○),号痴绝,遂宁府长江(今四川蓬溪西南)人,荀氏子。举进士不中,出家于梓州妙应院。绍熙中出峡,师曹源道生,历诸老之门。住光孝、蒋山、鼓山、太白、育王,移灵隐,寻住法华、双径诸寺。名重海内外,士大夫多乐从之游。淳祐十年卒,年八十二。其徒集有《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传世。见自撰《龛铭》,赵若琚《行状》(《道冲痴绝禅师语录》附),《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也。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和尚大悟玄旨。出世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峰。无何奉旨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师为开山第一代。允之未赴。宋理宗降敕命主杭洲双径。师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遂慵然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当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世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本山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冲。自号痴绝。武信长江荀氏子。母郭氏。尝梦经山木瓜树下。其实累累。取而食之。占者谓。当产奇士。已而师生。丰上短下。资禀过人。长应进士举不利。受释氏举于梓州妙应院。落发游成都。习经论有声。绍熙壬子。出峡回旋荆楚间。时松源倡道于饶之荐福。径造其庐。适岁饥不受。会曹源生公。以云居首座。出世妙果。许师入室。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贷。至是平生知见。绝无影响。然终以未见松源为阙然。及松源迁灵隐。师曰。尚馀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至杭。松源门庭高峻。八阅月不得入。每嗫嚅欲自言。屡呵斥不容近。一日有告之松源者。松源曰。我已八宇打开。自是他当面蹉过。师闻此语。口耳俱丧。始知侍曹源时。嘻戏怒骂。无非善呵方便。既而曹源顺寂。遍历诸老之门。踰二十年。出世秀州之光孝。金陵之蒋山。福州之鼓山雪峰。嘉熙戊戌。有旨住太白名山。两育王住持未得人。因师之至。又强之兼领。师往来两山间。四方学者。从之如归。教闻京师。诏下移灵隐。追念密庵松源旧游。方思所以振起祖风。而魔事出于意料所不及。难以口舌争。遽动归老故山之志。伐鼓亟去。虽京兆尹节斋赵公。致书力挽堂帖有虎丘之命升师。虚斋赵公以蒋山起之。俱莫能回其意。戊申春。育王散席。诸大老落落如晨星。惟师为丛林尊宿。众举于朝。日夜俟师之出。亦固辞乃已。又有欲挽之为法华开山。恳祈再三不得请。而敕牒住径山之命继至。师谓先诺固不可违君命。岂应引避。乃以九月至法华。踰月登双径。人神响应。欢声如雷。师说法。简直明爽。不落窠臼。尝云。尽乾坤大地。无丝毫许大。汝诸人。横担拄杖。绕四天下。行脚道。我无处不到。无事不知。且道。西天那烂陀寺戒贤论师。今日说甚么法。又云。有一人一念顿證。堕在佛数。有一人累劫阐提。不愿成佛。且道。那个合受人天供养。良久云。蝶穿芳径双眉湿。蜂掠残花两股肥。词旨高诣之如此。俄染疾。自冬涉春。形体虽羸。升堂提唱。精明如平时。忽手书龛记。并遗书十数封。且曰。无准忌在十八。吾以十五即行。不得办香修供矣。侍僧骇其言。亟以遗偈请。师笑曰。末后一句。无可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寂然移顷而逝。寿八十二。师能诚无伪。表里如一。待人恕而立己严。应世圆而领众肃。住山三十年。所至以激扬宗风为己任。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平居简淡沉嘿。若不能言。及坐筹室。勘验衲子。机锋一触。犹雷奔电掣。海立江翻。皆茫然莫知凑泊。誓不轻以词色假人重误来学。晚年无他好。多留意字法。于小楷最得三昧。往往端严凝重类其人。僧俗归敬。求法语偈赞无虚日。虽祁寒盛暑。挥染不倦。士大夫多乐从之游。而尤为名公钜卿所推重。以至教名宣传海外。有具书礼。犯鲸波而来问法者。其道德有以服人。一至于此。方在天童育王时。被旨开堂灵隐。束担将戒行。而邻峰疾之者。教言欲嗾群不逞。梗于中道。左右闻之奉以告。师曰。吾平日以诚实接人。将何以加我。略不为之动。彼亦终于无所施而止。双径。冷泉。太白。雪峰。为海内甲刹。萌欲速之念者。挟奥援矜。智巧历阶而上。力可以通神。师则不然。短褐布衣终其身。不为势利所动。故其进。不由介绍。其退。心常泰然。真法门之梁栋。后学之标准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禅师名道冲。字痴绝。出武信荀氏。少为书生。精通六艺。有声。然数困棘围。冲自解曰。无忧也。非当成我出尘之志乎。竟剃落于梓州妙音院。具戒。出蜀放浪。于吴楚间。藐诸宗匠。而不愿见也。当此之时。曹源生禅师唱密庵之道于妙果。冲几拟进谒。复中止。流连讲肆。惟见禅者接足往来妙果。且颂妙果之机用。冲心计生公。若无长处。何得人心若是耶。乃奋起往见。与生酬对数语。深畏之。求侍左右。不去者一年。生公宗乘玄旨。冲俱领会。但于拳棒交驰。似有所滞。且屡呈伎俩。生屡拂之。冲恨辞去曰。尚馀一双穷相手。要向诸方痒处爬竟去。历诸保社。信宿即行。又见灵隐岳。岳又不诺。冲又拟去。乍遇故友挽之。住经八馀月。或告岳曰。冲君才华非易得也。不以方便接之。其失士乎。岳曰。我已八字打开。渠当面错过。却怪阿谁。冲闻之。口耳俱丧。彻见生公妙用。乃北面妙果。而拜之曰。几负吾师。几负吾师。住后嗣法曹源。生初江湖衲子观望不归。及其开堂。接纳星飞电捲。老师宿德称善。于是众归如云。上堂。有僧问。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如何是过去。心曰。放待冷来看。如何是现在。心曰。你问我答如何是未来。心曰。后次上堂向你道。如何是过去差别智。冲以拂子击禅床左。如何是现在差别智。冲击禅床右。如何是未来差别智。冲向中间一点。僧乃礼拜曰。心佛众生无向背。十方刹海一毫收。冲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既不可得。唤甚么作差别智。若人见得彻去。三世诸佛无一时。不在诸人顶𩕳上。转大法轮。更来者里挨肩。并足讨甚么碗。以拄杖一时赶散。冲初住嘉禾光孝。次迁蒋山。蒋山濒江。多恶岁。艰于行乞。一众有菜色。冲振起谓之曰。我佛祖门风处违常顺。且饥寒冻馁。独非佛事乎。况法喜之食。食无穷也。即自携布袋。日走街坊。不以风雨自间。每回必命鼓集众。提持不倦。如此一十三载。如一日。丛林不窘。有诏移居天童。会育王又虚其席。以为冲善荷大众。请冲摄理之。乃小参曰。天童用底来。育王用不著。育王用底来。天童用不著。用不著处。用有馀一箭。双雕随手落。晚迁径山。一日上堂曰。世尊生平用尽伎俩。及其摩胸。告众。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山僧则不然。要行便行。要去便去。八臂那吒拦不住。移时坐寂焉。冲善书。暮年尤好之。然所书者。皆先觉古德警策偈颂。无杂言也。有学士求书。欲冲自撰诗文。冲诺。即命引纸。乃大书摩诃般若波罗蜜七字。学士笑曰。仍是旧底。冲以手婆娑曰。我不敢轻慢你等。你等皆当作佛。 赞曰。田单持不二心以守节。即墨不逾年。下七十馀城。还之于齐。可谓壮矣。冲公以妙年持不二心入道。蹶然绍生公一脉。于将绝未绝之际。且处违常顺奠。蒋山一众。于风雨飘摇中。俾曹源生公之道。复振于时。不亦伟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道冲,字痴绝,武信荀氏子也。首参杭之妙果曹源生,大悟玄旨。出主嘉禾之天宁,次迁蒋山雪蜂,无何,移住四明天童三年,诏补灵隐。时京兆尹建法华寺,特奏请冲开山,允之未赴。宋理宗降敕,命主杭州双径,冲谓众曰:“不赴法华则不信,违径山之命则不恭,既失恭与信,何以为后学法!”遂先就法华,开堂月馀,即衔旨登径山,于是一众响合,欢声若雷。当住灵隐时,朝命改灵隐菜圃为阎妃香火院,冲不肯署文字,后命养老虎邱。临入灭,乃手书记叙得法之由。上堂说法辞众,入方丈嘱后事,至夜分,正坐与众论道,移时蜕然而逝,时理宗三年三月十五日也。寿八十二,僧腊六十一,荼毗舍利莹然。弟子分塔二处,一于菖蒲田玉芝庵,一于金陵玉山庵。冲尝游鼓山,题诗大顶峰,诗曰:“野径斜连石涧傍,草根呢呢语寒螀。郊原经雨多秋意,庭院无人自夕阳。风捲暮云归碧嶂,叶随野水入寒塘。数家篱落枫林外,枳壳垂青菊绽黄。”识云:“淳祐辛酉立秋后三日。”刻于石。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俗姓葛,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参无准师范禅师得旨。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嘉兴府流虹兴圣寺。历住温州雁山能仁寺、越州九岩慧云寺、天台护国广恩寺、临安府崇恩演福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寺。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住福州雪峰崇圣寺,十年,客南山太清(《语录·示宗度禅者法语》)。后再住崇圣寺凡十年,谢院事,退居杭州宝寿寺。元世祖至元(原误作正,据原校改)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为南岳下二十世,无准师范禅师法嗣。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继灯录》卷三有传。 释可湘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七九八六
可湘(一二○六——一二九○),号绝岸,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葛氏子。师无准师范禅师,嗣为南岳第二十世。历嘉兴府、温州、越州、临安府诸禅寺讲席,后驻锡福州雪峰崇圣禅寺。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五。其弟子编有《绝岸可湘禅师语录》十卷,今存。见《绝岸可湘禅师语录》,《释氏疑年录》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徽州路婺源人,字伯武,号绝壑居士,又号六善居士。胡炳文之高足。
王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睦州人,迁居杭州,字思善,自号痴绝。幼习丹青,善写貌,绘小像尤妙,不徒得其形似,兼得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