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断案(斷案)  拼音:duàn àn
1.判决案件。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今日个将断案从头说破,方知道忠和孝元自相成。」
2.由前提引出的推断。也称为「结论」。
《國語辭典》:总结(總結)  拼音:zǒng jié
总归结、总结束。如施政报告、会务报告等,末后多有总结。
《漢語大詞典》:判案
(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唐 白居易 《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可怜病判案,何以醉吟诗?”新唐书·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就牙牀小案子上,判案三道。”
(2).犹结论。 郭沫若 《文艺论集·艺术的评价》:“因为我们由同一的前提可以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判案。”
《國語辭典》:判词(判詞)  拼音:pàn cí
法官听讼时判定讼案的文词。也称为「判语」。
《國語辭典》:气味(氣味)  拼音:qì wèi
1.芳香或臭恶的味道。唐。杜甫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红楼梦》第六回:「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
2.景况、情形。唐。白居易 寒食江畔诗:「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3.脾气与志趣。宋。范成大 元日山寺诗:「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
4.神态。《老残游记》第二回:「但觉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
5.中医指药的寒热温凉为气,辛酸甘苦为味。
《國語辭典》:定论(定論)  拼音:dìng lùn
确切不变的论断。《荀子。王制》:「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这个朝野自有定论,老先生也不必过谦了。」
《國語辭典》:文艺(文藝)  拼音:wén yì
1.撰述、写作之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有隐于文艺者,有隐于廉勇者。」
2.文学与艺术的合称。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
《國語辭典》:论定(論定)  拼音:lùn dìng
衡量人、物、事而给予评断。如:「盖棺论定」。
《國語辭典》:总之(總之)  拼音:zǒng zhī
总而言之。《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取来裁订了一本缘簿,写了无数功德话头,作为募启,后面写某道台捐几千,某总办捐几千,某太太捐几千,总之,没得几百的一款。」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决文的第一段,记载判决结果与适用的法律。
《國語辭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对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规谏的意思。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國語辭典》:定评(定評)  拼音:dìng píng
确定的批评。如:「政治人物的功过如何,日后自有定评。」
《國語辭典》:推理  拼音:tuī lǐ
一种逻辑的思考方式。由已知或假定的前提来推求结论,或由已知的答案结果,反求其理由根据。凡由因以求果、由果以溯因、由现象以归其原理、以原理说明现象等,演绎、归纳、类比的思考活动,皆称为「推理」。现运用于心理学、犯罪学、侦办案件上,有很大的帮助。
《國語辭典》:翻案  拼音:fān àn
1.推翻已判定的罪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出:「报仇翻案纷纷,正士皆逃遁。」《红楼梦》第六九回:「倘或他再将此事告诉了别人,或日后再寻出这由头来翻案,岂不是自己害了自己。」
2.推翻前人的定论。如:「翻案文章」。
《國語辭典》:归结(歸結)  拼音:guī jié
1.总括而求得结论。如:「听了这么多演讲,我归结出一个心得,就是努力不懈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2.了结、结束。《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不想只他家这阵闺房游戏,早便宜了燕北閒人归结了他『四乐堂』那笔前文。」《红楼梦》第一二○回:「这事我已亲见尽知,你这抄录的尚无舛错。我只指与你一个人,托他传去,便可归结这一新鲜公案了。」
3.结果、最后。《三侠五义》第一○五回:「白玉堂英名一世,归结却遭了别人的暗算,岂不可气可耻!」
4.归宿,最后的去处。如:「他独居多年终于找到了好归结。」《红楼梦》第六五回:「既如今姐姐也得了好处安身,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寻归结去,方是正礼。」
《國語辭典》:断定(斷定)  拼音:duàn dìng
决断性的认定。如:「他们都断定今年会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