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传经(傳經)  拼音:chuán jīng
1.传授经学。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2.中医上指伤寒病症没能及时发散出来,循六经的次序而感传。《红楼梦》第六四回:「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
《國語辭典》:古文  拼音:gǔ wén
1.上古的文字。《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
2.汉代经学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书。《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
3.唐宋文坛上古文运动所主张的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约选。序〉:「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辩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参见「古文运动」条。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诗赋古文更好了,容日细细捧读。」
《漢語大詞典》:古文经学(古文經學)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的一个流派。 西汉 朝廷重视今文经籍,设立学官传授,而在 孔 壁和民间发现的古文经籍长期仅由民间传授。 王莽 为改制需要,重视《周官》,才列入学官, 东汉 初又被取消。 章帝 时,治古文经的 贾逵 受重视,古文经籍也随之风行,古文经学地位始提高。其后 马融 、 服虔 、 郑玄 等在讲解经义、训诂文字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古文经学兴盛,成为 魏 、 晋 、六朝、 隋 、 唐 研究经学的主流。现存《十三经》多采用古文经学的说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按字义讲解经文,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反对谶纬,迷信成分少。 清 代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很有成就。
《國語辭典》:儒学(儒學)  拼音:rú xué
1.儒家的思想教义。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2.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國語辭典》:待诏(待詔)  拼音:dài zhào
1.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2.职官名。宋置。明、清属翰林院。
3.宋元时对各种工匠的尊称。《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女童觉被他看见,脸都红了,道:『蒯待诏,有甚说话?』」
《國語辭典》:通经(通經)  拼音:tōng jīng
1.通晓经典义理。《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
2.打通经脉。如:「通经活络」。
3.中医称治疗月经过期不来,使之通畅的方法。
《國語辭典》:乡贡(鄉貢)  拼音:xiāng gòng
唐代由州县选举而贡于朝廷的士人。《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漢語大詞典》:学博(學博)
唐 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漢語大詞典》:子学(子學)
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國語辭典》:经生(經生)  拼音:jīng shēng
汉代称五经博士为「经生」。《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论曰》:「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后用以泛称研究经学的人。
《漢語大詞典》:虎观(虎觀)
白虎观 的简称。为 汉 宫中讲论经学之所。后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及 明帝 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 虎观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备礼乐於 虎观 ,絶烽火於狼烟。”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 虎观 秋。”
《國語辭典》:朴学(樸學)  拼音:pú xué
1.朴实之学。《汉书。卷八八。儒林传。欧阳生》:「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
2.清代的汉学家以考据训诂的方法来研究经文为主的学问。如:「清代的朴学颇为兴盛,名家辈出。」
《國語辭典》:儒业(儒業)  拼音:rú yè
儒家的学说。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其在于汉,迈勋惟婴,思弘儒业,小大双名。」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幼习儒业,饱有文章。」
《國語辭典》:外传(外傳)  拼音:wài zhuàn
1.称正史以外的记载。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红楼梦》第二三回:「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2.不以解经为主的注疏,相对于内传而言。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左氏传经,辞语尚略,故复选录国语之辞以实。」
《國語辭典》:直讲(直講)  拼音:zhí jiǎng
1.直接陈述或说明。如:「这件事情不妨直讲,省得大家胡乱猜测。」
2.职官名。辅佐博士讲授经术。《新唐书。卷四八。百官志三》:「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国语辞典》:匡衡  拼音:kuāng héng
人名。西汉经学家。字稚圭,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少勤学,家贫,凿通邻家墙壁,引光读书。能文,善说诗。元帝时为相,封安乐侯。后为司隶校尉王尊弹劾,遭免官,卒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