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航海梯山  拼音:háng hǎi tī shān
渡海登山。比喻跋山涉水。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金鳞铁面,贡碧砮之琛;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也作「梯山航海」。
《國語辭典》:栈山航海(棧山航海)  拼音:zhàn shān háng hǎi
筑栈道攀登高山,以船只航渡大海。形容长途跋涉,历经艰险。《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踰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分類:踰越险阻
《國語辭典》:好事多磨  拼音:hǎo shì duō mó
喜庆美好的事,往往要经过很多波折才能如愿。常用来指男女佳期不顺。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一出:「我见你每每咨嗟要调和,谁知好事多磨起风波。」《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凡才子必须佳人,佳人必须才子,方成佳配。然而好事多磨,往往求之不得。」也作「好事多魔」、「好事多妨」。
《國語辭典》: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拼音: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不亲身经历就不能增长一些见识,是说经验能使人增长智识。《红楼梦》第六○回:「小蹄子,你走罢。俗语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著我。」《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也不用谈他了。」也作「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國語辭典》:曾经沧海(曾經滄海)  拼音:céng jīng cāng hǎi
曾经观过浩瀚无边的大海,河水便显得微不足道。语本《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眼界开阔,对平常事物便觉微渺不足为奇。《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一时便觉那香气味,有些钻鼻刺脑。请教,一个曾经沧海的十三妹,这些个顽意儿,可有个不在行的?」
《漢語大詞典》:奥德修纪
一译《奥德赛》。古希腊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主要取材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的一段奇异经历,并穿插许多神话和传说。
《國語辭典》:备尝辛苦(備嘗辛苦)  拼音:bèi cháng xīn kǔ
历尽艰难困苦。唐。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也作「备尝艰苦」。
《國語辭典》:蓖麻蚕(蓖麻蠶)  拼音:bì má cán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幼虫因品种不同而有多种颜色,以蓖麻叶为食。幼虫吐的丝可做为纺织原料。
《漢語大詞典》:饱经沧桑
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
《國語辭典》:饱经风霜(飽經風霜)  拼音: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形容历经许多艰辛困苦。如:「他饱经风霜的脸上透著一股刚气。」也作「饱经霜雪」。
《漢語大詞典》:饱经世变(飽經世變)
谓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 朱自清 《白采》:“他说着 江西 话,似乎很老成了,是饱经世变的样子。”
《國語辭典》:饱经忧患(飽經憂患)  拼音:bǎo jīng yōu huàn
经历许多艰辛、患难。如:「从他脸上,可以感受得到他是个饱经忧患的人。」
《國語辭典》:地老天荒  拼音:dì lǎo tiān huāng
形容时间的久远。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明。谢谠《四喜记》第一四出:「相抛,纵地老天荒,此恨难消。」也作「天荒地老」。
《漢語大詞典》:前所未知
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例如:又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林肯的书信。
《國語辭典》:南征北伐  拼音:nán zhēng běi fá
形容经历许多战争。唐。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西踰流沙,东绝沧海,南征北伐,无所不至。」唐。柳宗元 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也作「南征北讨」、「南征北战」。
《國語辭典》:十生九死  拼音:shí shēng jiǔ sǐ
形容处境十分危险。元。关汉卿《哭孝存》第二折:「俺破黄巢血战到三千阵,经了些十生九死,万苦千辛。」《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小娘子十生九死,官人便要讲亲,也待病痊。」也作「十死九生」、「十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