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真经(三真經)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合称三真经。后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未几,復以能通《道德》《南华》《冲虚》三真经进 盩厔 尉。”
《分类字锦》:九天旧章(九天旧章)
云笈七签赞颂者如五真新颂九天旧章之例是也
分类:经典
《分类字锦》:琅笈云书(琅笈云书)
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敬造一功德轮见成三百馀部琅笈云书金绳玉检削蒸栗之简装酸枣之珠并入香城咸封禅阁
分类:经典
《分类字锦》:口吐开天(口吐开天)
云笈七签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一部四十八万卷一卷有四十八万字一字辟方一百里
分类:经典
《分类字锦》:刻玉结篇(刻玉结篇)
白帖太霄琅书曰太霄琅书铸金为简刻玉结篇
分类:经典
《國語辭典》:讲经说法(講經說法)  拼音:jiǎng jīng shuō fǎ
讲述讨论宗教经典,宣扬教义。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我佛在于灵山会上,聚众罗汉,讲经说法。」《四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國語辭典》:经史子集(經史子集)  拼音:jīng shǐ zǐ jí
中国传统书籍分类的四个要目。最早晋荀勖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唐以后,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及次序始定。经包括经籍及小学,史为史书,子为诸子,集为诗文、词赋、图赞等。
《漢語大詞典》:净水珠
佛教经典中称能使浊水澄清的宝珠。也称“浄摩尼珠”。经中常用以比喻慈心和信心。大智度论卷二十:“慈相应心者,慈名心数法,能除心中憒浊,所谓瞋恨慳贪等烦恼。擘如浄水珠著浊水中,水即清。”
《國語辭典》:今文尚书(今文尚書)  拼音:jīn wén shàng shū
书名。汉初伏生所传,口授晁错以汉隶书写。二十九篇。古尚书因遭秦焚书而亡佚,而晁错以汉隶所写成的《尚书》,因有别于《古尚书》,故称为《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分类字锦》:金简玉牒(金简玉牒)
陈子昂荆州大崇福观记盖金简玉牒可存而不可知昆崙方壶可闻而不可阶也
分类:经典
《分类字锦》:密藏奥文
沈约为齐竟陵王解讲疏密藏奥文云收雨散
分类:经典
《分类字锦》:立言垂教(立言垂教)
李肇东林寺经藏碑释迦者流有十二部经犹儒之诗书易礼乐春秋皆立言垂教之本
分类:经典
《漢語大詞典》:离经畔道(離經畔道)
(1).谓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离经畔道,见新法之行,往往行诸吟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有读四书小註声”原注:“读小注子弟,到后来上者无离经叛道之虑,次亦免场中出丑,东问西问。” 清 谭献 《〈古诗录〉序》:“微言絶,大义乖,破文析理,离经畔道,末学横流,由是滋蔓。”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所标为微言大义者,终以扞格而不能深中乎人心,而其指为离经畔道之防者,将终于遇机而卒发。”
(2).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郭沫若 《匪徒颂》:“倡导太阳系统的妖魔,离经畔道的 哥白尼 呀!”亦作“ 离经叛道 ”。 茅盾 《子夜》一:“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
《漢語大詞典》:龙蹻经(龍蹻經)
道教谈飞行术的经典。云笈七籤卷一○六:“﹝ 紫阳真人 周君内 ﹞闻 蒙山 欒先生 能读《龙蹻经》,遂往寻之。”亦省称“ 龙蹻 ”。 唐 皮日休 《晓次神景宫》:“存心服燕胎,叩齿读《龙蹻》。”
大乘方等经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诸大乘经也。方等为大乘经方正之通名。言其所说之理方正平等也。观无量寿经曰:「读诵大乘方等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