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微音
轻靡之音;细微之音。《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十二》:“《北里》多奇舞, 濮 上有微音。” 李善 注引礼记:“ 桑间 濮 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翩緜飘邈,微音迅逝。”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微音时扣徵,雅韵乍含商。”
《漢語大詞典》:黍累
亦作“ 黍累 ”。
(1).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 吕延济 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 唐 刘禹锡 《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
(2).比喻极其细微之处。 唐 白居易 《省试性习相远近赋》:“积艺业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分類:细微重量
《漢語大詞典》:邻虚(鄰虚)
佛教语。极细微的物质,近于虚无。《楞严经》卷六:“汝观地性,麤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 章炳麟 《五无论》:“实有六十四种原质析至邻虚,终无不可復析之量。”
《漢語大詞典》:析微
(1).切割细微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二:“蝉翼之割,剖纤析微。”
(2).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究精微者,谓之析微。” 林纾 《闽中新乐府》:“诈为‘鱼跃’孰‘鳶飞’,且请先生与析微。”
《漢語大詞典》:谨微(謹微)
谓虽细微之处,亦必慎重对待。墨子·号令:“守必谨微,察视謁者、执盾、中涓及妇人侍前者志意、颜色、使令、言语之请。”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清 冯景 《陪臣执国命解》:“家臣贱,名氏不见,圣人谨微,盖絶之於其端焉耳。”
《漢語大詞典》:涟沦(漣淪)
细微的波纹。 唐 柳宗元 《晋问》:“其有乘化会神,振拔涟沦,摛奇文,出怪鳞,腾飞涛而上逸,生电雷於龙门者,犹仰纶飞缴,顿踏而取之,莫不脱角裂翼,呀吓匍匐。”
分類:细微波纹
《漢語大詞典》:小礼(小禮)
(1).祭祀中群臣所行之礼。周礼·春官·小宗伯:“詔相祭祀之小礼。” 郑玄 注:“小礼,羣臣之礼。” 孙诒让 正义:“祭祀有羣臣之礼,谓若正献后为加爵之属,皆羣臣所行之礼。”
(2).细微琐碎的礼节。史记·魏公子列传:“ 朱亥 笑曰:‘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附加的礼物。 姚雪垠 《长夜》三:“来说票(谈判赎取绑票)时要照规矩送小礼,每家的小礼是烟土十斤。”
《漢語大詞典》:毫纤(毫纖)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大者罩天地之表,细者入毫纤之内。” 唐 张仲甫 《雷赋》:“法威形於牧宰,察丑恶於毫纤。”
分類:细微事物
《漢語大詞典》:介焉
(1).细微貌。介,通“ 芥 ”。列子·杨朱:“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
(2).耿介孤高貌。晋书·隐逸传序:“介焉超俗,浩然养素。”
《國語辭典》:挑剔  拼音:tiāo tī
1.苛求责备,吹毛求疵。《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现在开了这个大门,以后尽多尽用,部里头还能再多来挑剔我们吗?」《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幸而这先生是济川拜服的,有些错处,可以将就过去,也不来挑剔先生了。」
2.拨弄。如:「挑剔灯火」。唐。姚合 天竺寺殿前立石诗:「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3.雕琢、塑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体态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温柔,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
《漢語大詞典》:虑微(慮微)
考虑到细微处。 清 梅曾亮 《闲园诗》序:“自督抚至州县,其尊卑濶絶……惟郡守之职当其枢,可以通怀虑微,抒德导情。”
分類:考虑细微
《漢語大詞典》:纤啬(纖嗇)
计较细微;悭吝。管子·五辅:“纤嗇省用,以备饥饉。” 尹知章 注:“纤,细也。嗇,恡也。既细又恡,故财用省也。”史记·货殖列传:“ 宛 孔氏 之先, 梁 人也,用铁冶为业……然其赢得过当,愈於纤嗇,家致富数千金。”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 项氏 ﹞纤嗇鄙吝,世间所无。”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然府君平时治家纤嗇,不忍妄费一钱。”
《漢語大詞典》:焦焦
(1).象声词。啼声之细微者。《韩诗外传》卷十:“焦焦如有啼者声。” 汉 刘向 说苑·辨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
(2).忧急貌。 唐 杜牧 《罪言》:“未尝五年间不战,生人日顿委,四夷日猖炽,天子因之幸 陕 、幸 汉中 ,焦焦然七十餘年矣。” 唐 孟郊 《送李翱习之》诗:“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國語辭典》:沥液(瀝液)  拼音:lì yè
1.细微的流水。汉。张衡〈思玄赋〉:「漱飞泉之沥液兮,咀石菌之流英。」
2.水滴。《六臣注文选。陆机。文赋》:「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唐。李周翰。注:「沥液,涓滴也。」
《漢語大詞典》:鉴微(鑑微)
照见细微的东西。 唐 孟郊 《结交》诗:“铸镜图鑑微,结交图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