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纲纽(綱紐)
犹纲纪,法度。 唐 罗隐 《梅先生碑》:“ 汉成帝 时,纲纽頽圮,先生以书諫天子者再三。”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国家初沿习 五季 ,故纲纽未大备,而人患因循。”
分類:纲纪法度
《漢語大詞典》:花纲(花綱)
即花石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金 人南牧,上皇逊位,虏将及都城,乃与 蔡攸 一二近侍微服,乘花纲小舟东下,人皆莫知。”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朱氏盛衰:“其子 勔 ,因赂中贵人,以花石得幸,时时进奉不絶,谓之花纲。”参见“ 花石纲 ”。
《國語辭典》:花石纲(花石綱)  拼音:huā shí gāng
纲,成群结队运送物品。宋时多为官办,如盐纲、茶纲等。花石纲指运送花石往京师的船队。《宋史。卷四七○。佞幸传。朱勔传》:「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至致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也称为「花纲」。
《漢語大詞典》:官纲(官綱)
旧时官府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灵州 通远军 界诸蕃族剽略官纲,詔知 灵州 通远军 使 董遵诲 讨之。”
《漢語大詞典》:纲宪(綱憲)
法纪;法度。旧唐书·王播传:“岁中,迁工部郎中,知臺杂,刺举纲宪,为人所称。”
分類:法纪法度
《漢語大詞典》:上纲(上綱)
(1).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 郑玄 注:“纲,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2).别驾的异称。晋书·忠义传·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南史·孝义传·何子平:“时镇军将军 顾覬之 为州之上纲。”
(3).谓把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 邓小平 《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 巴金 《探索集·再论说真话》:“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揭发、编造我的罪行,无限上纲。我害怕极了。我起初还分辨几句,后来一律默认。”
《国语辞典》:茶纲(茶纲)  拼音:chá gāng
旧时成批运送茶叶的组织。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二。谬误》:「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
《分类字锦》:团纲(团纲)
宋史兵志边州置场市蕃汉马团纲遣殿侍部送赴阙或就配诸军曰省马
宋史食货志皇祐中发运使许元奏近岁诸路因循粮纲法坏遂令汴纲至冬出江为他路转漕兵不得息宜敕诸路增船载米输转般仓充岁计如故事诏如元奏久之诸路纲不集嘉祐三年下诏切责有司以格诏不行及发运使不能总纲条转运使不能干岁入预敕江淮两浙转运使期以期年各造船补卒团本路纲
分类:漕运马政
《漢語大詞典》:玄纲(玄綱)
犹天纲。指维系社会人伦的最高法则。晋书·陆云传:“方今太清闢宇,四门启籥,玄纲括地,天网广罗。”《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两仪,均明二耀,拯玄纲於頽絶,反至道於浇淳。” 金 元好问 《通真子墓碣铭》:“玄纲力挽孰我先,苦节终志孰我坚。”
《漢語大詞典》:汉纲(漢綱)
汉 代的纲纪。 宋 梅尧臣 《吊李膺祠》诗:“痛 汉 纲之頽圮兮,又何毁乎贤哲?”
分類:纲纪
《漢語大詞典》:都纲(都綱)
西藏 喇嘛的诵经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其大剌麻坐牀者四人,曰西勒图,其诵经室曰都纲。”
分類:喇嘛诵经
《高级汉语词典》:下纲  拼音:xià gāng
是亚纲下面的等级,大致相当于一个总目
《漢語大詞典》:纪纲地(紀綱地)
伸张法纪之地。多特指谏官职务。新唐书·卢景亮传:“ 宪宗 时,以直諫知名者,又有 王源中 …… 源中 上言:‘臺宪者,纪纲地,府县责成之所。’”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上患之,择耆艾质厚不与 赵 张 同好恶者居纪纲地,共持国论。”
《漢語大詞典》:帝纲(帝綱)
帝王治国的纲纪。《晋书·乐志下》:“继 大舜 ,佐 陶唐 ;讚 武 文 ,建帝纲。”
《漢語大詞典》:道纲(道綱)
(1).道德之纲要。汉书·叙传下:“凡汉书,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準天地,统阴阳,阐元极,步三光。分州域,物土疆,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
(2).佛教语。修“八正道”的纲要。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略略微容简,八言振道纲。”
《高级汉语词典》:顿纲
整顿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