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告急  拼音:gào jí
1.因急难而请求紧急救援。《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2.情势紧张危险。《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漢語大詞典》:孔棘
(1).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郑玄 笺:“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章炳麟 《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2).艰危;困窘。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宋 叶适 《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明 李沂 《湾头虎》诗:“朝逐虎,暮逐虎,逐虎不得官长怒。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漢語大詞典》:孔殷
(1).众多;繁多。书·禹贡:“ 江 汉 朝宗于海,九江孔殷。” 曾运乾 正读:“孔,甚也。殷,盛也。”《魏书·乐志》:“及 孝昌 已后,世属艰虞,内难孔殷,外敌滋甚。” 明 张居正 《敕建慈寿寺碑文》:“乃营宝刹,於兑之方,左瞰都城,右眺崇岗。力出于民,财出于府,费虽孔殷,民不与苦。”
(2).很紧急;很急迫。清史稿·德宗纪一:“归政伊邇,时事孔殷,密摺封奏,请仍书皇太后圣鉴,披览后施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第一军总统冯国璋致内阁陆军部电》:“又地方款项一空,宏大规模,废弃可惜。工匠薪餉,待发孔殷。必有筹维,方能举办。”
《國語辭典》:窘急  拼音:jiǒng jí
困窘危急。《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也作「窘迫」、「窘促」。
《國語辭典》:煎迫  拼音:jiān pò
煎熬逼迫。《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漢語大詞典》:急递(急遞)
(1).古时的快速驿递。用于传送紧急文书。新唐书·李绛传:“枢密使 刘光琦 议遣中人持赦令赐诸道,以裒馈餉, 絳 请付度支盐铁急递以遣,息取求之弊。”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元年:“ 安远 节度使 符彦超 奴 王希全 、 任贺儿 ……夜叩门称有急递, 彦超 出至听事,二奴杀之。” 胡三省 注:“军期紧急,文书入递不容稽违晷刻者,谓之急递。递,邮传也。”亦称“ 急脚递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驛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熙寧 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
(2).指急速传递文书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义问 离 镇江 三十里,至 下蜀镇 ,有急递云:‘官军败退。’”
《漢語大詞典》:机速(機速)
(1).机敏。南史·恩倖传·戴法兴:“ 尚之 甚聪敏,时百姓欲为 孝武 立寺,疑其名。 尚之 应声曰:‘宜名 天保 。云:《天保》,下报上也。’时服其机速。”魏书·尒朱荣传:“擢其渠帅,量力授用,新附者咸安。时人服其机速。”
(2).指机密紧急的事。隋书·李德林传:“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宋史·理宗纪二:“丁巳,詔以 余玠 为 四川 宣諭使,事干机速,许同制臣共议措置,先行后奏。”
《國語辭典》:告警  拼音:gào jǐng
报告危急的消息,请求援助或加强戒备。《南齐书。卷三。武帝本纪》:「往以边虞告警,故沿时损益。」
《國語辭典》:急用  拼音:jí yòng
急切需用。《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再从门生那里扣存,也是一样。此时且应老师的急用。」
《國語辭典》:应急(應急)  拼音:yìng jí
应付紧急的需要。《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就使题目不是他出的,请他多拟几款条对,也可应应急。」
《漢語大詞典》:疾置
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汉书·刘屈氂传:“其秋, 戾太子 为 江充 所譖,杀 充 ,发兵入丞相府, 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是时上避暑在 甘泉宫 ,丞相长史乘疾置以闻。” 颜师古 注:“置,谓所置驛也。”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宫室二》:“急递曰疾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詔始下,人情訩訩, 河北 转运使 李昭述 乘疾置日行数舍,开諭父老,众始安。”
《漢語大詞典》:急征(急徵)
(1).紧急征召。 唐 方干《献王大夫》诗之一:“早赴急徵来凤沼,常陪内宴醉龙楼。”《旧唐书·崔彦昭传》:“独推元老,曾请急徵,以守道而自臻,实荣亲之最重。”
(2).急诏赴狱。 清 钱谦益 《书邹忠介公贺府君墓碑后》:“ 杨公 被急徵。语所亲曰:‘ 江 左更安得一 贺知忍 乎?’”
分類:紧急征召
《漢語大詞典》:走檄
(1).紧急发送文书。 唐 武元衡 《塞下曲》:“走檄召都尉,星火勦 羌 狄 。” 宋 苏舜钦 《太子太傅韩公行状》:“转运使 郑文寳 闻之,走檄会公於 许 。既至,叹曰:‘急欲识公之面颜耳。’”参见“ 走章 ”。
(2).紧急文书。 宋 杨万里 《视旱憩镜田店》诗:“走檄堪频捧,严程敢少徐。”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凡飞书、走檄、碑铭、传记多出其手。”
《漢語大詞典》:走章
谓笔不停挥地草拟紧急文书、布告。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走章驰檄在得贤,燕雀纷挐要鹰隼。” 方世举 注:“西京杂记:‘ 枚皋 文章敏疾, 长卿 制作淹迟。 扬子云 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 枚皋 ; 廊 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 相如 。’”
《漢語大詞典》:孔亟
很紧急、很急迫。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李若谷》:“近日东南漕务孔亟,每冬筑坝开河,劳费无算。”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先是在军中,我师已孔亟。”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本会需才孔亟,会友散处四方,自当随时随地,物色贤材。”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函》:“现军兴需财孔亟,务望从速筹款,陆续匯 沪 ,以应军用。”
分類:紧急急迫
《漢語大詞典》:急徵
1.紧急征召。 唐 方干 《献王大夫》诗之一:“早赴急徵来凤沼,常陪内宴醉龙楼。”《旧唐书·崔彦昭传》:“独推元老,曾请急徵,以守道而自臻,实荣亲之最重。”
2.急诏赴狱。 清 钱谦益 《书邹忠介公贺府君墓碑后》:“ 杨公 被急徵。语所亲曰:‘ 江 左更安得一 贺知忍 乎?’”
分類:紧急征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