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814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本名纯,避宪宗讳改。王端子。少为颜真卿器重,字之曰德素,奏为武康尉。累迁仓部员外郎、户部侍郎、尚书,判度支。德宗以其谨密,恩遇特异。宪宗元和初为武宁军节度使,搜集军政,推诚示人,出家资赏士,举军安赖。拜兵部尚书。卒谥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3—814 本名纯,避宪宗讳改;字德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郡望太原(今属山西)。少为颜真卿所知,代宗大历八年(773)表授湖州武康尉,参预真卿、皎然等数十人之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历佐使府,德宗贞元元年(785)入朝任仓部员外郎,累迁户部郎中、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二十年出任东都留守,移镇徐州。宪宗元和六年(811)征拜兵部尚书,九年十一月卒,谥敬。生平见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联句1首。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六
绍字德素。本名纯。避宪宗讳改焉。自太原徙京兆之万年。累官户部尚书。顺宗立。转兵部。出为东都留守。元和初检校尚书右仆射。为武宁军节度使。复拜兵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右仆射。谥曰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2 【介绍】: 唐人,字贞一。七岁丧父,就养于母家。以明经为虢州弘农主簿,又为陕州芮城尉。德宗贞元初,陕虢观察使李泌辟为从事。以考课迁京兆鄠县尉。又以书判出伦,为万年主簿,转长安尉,累迁度支员外郎,选为万年令。宪宗元和初,除衢州刺史。改苏州刺史。浙西李锜反,被拘械,锜败得释。五年,拜河南少尹,代行尹事。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 【介绍】: 唐平州人,字公素。阳惠元子。历邢州刺史。吐突承璀禀密诏,缚昭义军节度副大使卢从史,潞军溃,有骁卒五千,从史尝以子视者,奔于旻,旻闭城不纳,开谕祸福遣之,众感悟,遂还军。宪宗嘉之,迁易州刺史。讨吴元济,以唐州刺史提兵深入二百里,薄申州,拔外郛,残其垣。以功加御史中丞。容州西原蛮反,授本州经略招讨使,击定之。进御史大夫,卒。
张惟素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4 【介绍】: 唐人。德宗贞元十九年,为右补阙。历官司勋员外郎、司封、吏部郎中。宪宗元和九年,官吏部侍郎。十五年,为左散骑常侍,韩愈曾举其代任国子祭酒。穆宗初,谏幸骊山。官至工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9或820 【介绍】: 唐宿州符离人,郡望河间,字绘之,一作缋之。德宗贞元十四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辞,任武康军从事。宪宗元和中历屯田、司勋、礼部员外郎,与段文昌同任翰林学士。以司封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善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9—819 字绘之(一作缋之)。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东北),符离(今安徽宿州符离)人。晚唐宰相张浚之祖。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复登博学宏词科。入徐州节度使张愔幕。宪宗元和七年(812)任屯田员外郎,兼考判官,同年转礼部员外郎。历司勋员外郎、礼部郎中、翰林学士。十三年充翰林承旨学士。次年迁中书舍人,卒。曾受诏为卢纶编遗集。生平事迹散见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唐诗纪事》卷四二等。工赋,著《赋枢》3卷,已佚。其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者”(《唐才子传》卷五)。其《燕子楼诗三首》咏关盼盼事,白居易爱其“词甚婉丽”,作和诗3首。其诗与王涯、令狐楚诗合编为《元和三舍人集》。《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
唐诗汇评
张仲素(?-819),字绘之,河间(今河北献县)人。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为徐州张愔幕从事。货元末,入为司勋员外郎。元和七年,以屯田员外为吏部考判官,迁礼部郎中。十一年充翰林学士,累迁司封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卒。仲素工乐府,元和中与令狐楚、王涯同在朝,诗歌唱和,编为《三舍人集》,今存,又有《词圆》十卷、《赋柩》三卷,均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四
仲素。河间人。官中书舍人。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仲素)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叶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诗薮
江宁之后,张仲素得其遗响,《秋闺》、《塞下》诸曲俱工。
升庵诗话
令狐楚与王涯、张仲素同时为中书省舍人,其诗长于绝句,号“三舍人诗”,同为一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大朴。邢国公李密孙。初为御史,雪大将令狐运冤,遂为德宗所知,迁给事中、尚书右丞,镇郑、滑,加检校工部尚书。宪宗元和初为御史中丞,容容持禄,大失众望。后历浙西节度使、国子祭酒、户部尚书、判度支等。终因溺姬侍而出妻,诏免官。
邱元素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元素。元和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荆南节度使。
张师素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师素。元和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伊阙人,字素芝。刘乃子。擢进士第。官主客员外郎,坐事贬虔州参军。后擢给事中,迁刑部侍郎。宪宗元和十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有集。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性高介。与人游不变穷达。居京兆大兴善寺。历岁月。未尝出户。诵法华经满三万七千部。感貉子夜则驯扰听经。乌鹊午则就掌取食。寺庭有青桐四株。盖素所手植者。夏月清荫扶疏。尤可爱。元和中。士大夫之寻凉避俗者多。于此寺桐忽发汗。如墨潘滴沥。飘洒著衣服。不可浣濯。游者患之。素祝之曰。我培拥汝。而汝如此。我且伐汝矣。汗遂不发。则素之志。诚易量耶。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守素者。立性高迈与群不同。居京兴善寺恒以诵持为急务。其院幽僻庭有青桐四株。皆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青桐至夏中无何发汗。颇污人衣如輠脂焉。而不可浣。时相国郑公絪。尝与丞郎数人避暑。且恶其滴沥谓素曰。弟子为师伐此树。各植一松可乎。及暮素戏咒之曰。我种汝二十馀年。汝以汗之淋沥为人所恶。同恶木之不可休其下也。来岁若然我必薪之。自尔绝踪矣。素誓不出院。诵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恒有貉子驯扰来听经。斋时则乌鹊就掌取食。他僧以食诱群羽。皆惊噪而逝。长庆初有僧玄幽。题此院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踏院门尘。当时以为住句也。素之终代罔得详焉。 系曰。刺漆树者恒患其少滴。爱故难求。斩魏树者患其多辛。恶之易得。嗟尔青桐发汗世所罕闻。及乎素公诋呵。明年绝迹。岂有出家弟子不如其无情树木乎。既不能为漆与物隔其污。为魏与食加其味乎。苟认师友之弹呵取今完净。传曰。过则勿惮改。本教则悔罪清净。如本无异。思之。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八
长安兴善寺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皆素之手植。唐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音画)脂不可浣。昭国郑相尝与丞郎数人避暑。恶其汗污。谓素曰。弟子为和尚伐此树。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树曰。我种汝二十馀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之。自是无汗矣。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听经。斋时有乌鹊就掌取食。长庆初有僧玄幽。题此院诗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蹋院门尘。当时以为佳句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渤海国僧人。曾随师应公至日本,后复入唐。宪宗元和八年,于旅舍遇日僧灵仙,论道契心。穆宗长庆二年,入五台山。敬宗宝历元年,受灵仙托,东渡日本谢恩。文宗大和二年,归五台山灵境寺,灵仙已卒,遂为诗以哭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渤海国(今吉林、辽宁部分地区)僧人。曾随师应公至日本,后复入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于旅舍中遇日僧灵仙,论道契心。穆宗长庆二年(822)入五台山。敬宗宝历元年(825)受灵仙之托,东渡日本谢恩。文宗大和二年(828)归五台山灵境寺,灵仙已卒,遂题诗壁上哭之。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纪》卷三录其事迹,并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补逸
贞素,晚唐时渤海僧。长庆间,曾为日本国入唐求法僧灵仙东渡答谢。大和二年回,诣灵境寺复命,时灵仙已先卒。贞素哭之以诗云。(《全唐诗》无贞素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穆宗长庆元年,自前容管经略留后,拜容管经略使。上表请讨黄洞。韩愈建言,谓公素非抚御之才,恐以此而岭南未有宁时,穆宗不纳。后黄洞果连陷数州,岭南大乱。二年,以桂仲武代公素,公素入为秘书少监。敬宗宝历元年,公素复拜容管经略使。文宗大和元年罢。
裴素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素。平州人。宝历初进士。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第三等。官中书舍人。
张元素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
元素。宝历三年官黄梅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