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挛索(攣索)
系绳。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婉婉弱子,赤立傴僂。” 钱仲联 集释引 祝充 曰:“挛,繫也。”
分類:系绳
《国语辞典》:牂牁  拼音:zāng gē
1.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绳的木桩。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南录》:「水有牂牁系舟,陆有木寨系马。」也作「牂柯」。
2.郡名。汉时设置。位于今贵州省旧遵义府以南,至司南、石阡等府,皆其地。
3.河川名。源出贵州惠水县西北乱山中,流经广西入广东为西江。也称为「濛江」。
《國語辭典》:系颈(係頸)  拼音:xì jǐng
将绳子套在颈上,表示等候降罪。《文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资治通鉴。卷九。汉纪一。高帝元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也作「系颈」。
《國語辭典》:系颈(繫頸)  拼音:xì jǐng
将绳子套在颈上,表示等候降罪。《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方当系颈蛮邸,悬首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也作「系颈」。
《國語辭典》:鼻头(鼻頭)  拼音:bí tóu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觉诗〉二首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宋书。卷三一。五行志二》:「赵王伦既篡,洛中童谣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ǐ
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宋。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i
动物专司呼吸、嗅觉的器官,俗称为「鼻子」。《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红楼梦》第四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班。」
《漢語大詞典》:毕弋(畢弋)
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诗·齐风·卢令序:“ 襄公 好田猎毕弋,而不脩民事,百姓苦之。” 郑玄 笺:“毕,噣也;弋,缴射也。”西京杂记卷六:“ 广川王 去疾 ,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毕弋无度。”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支提 长老 善秀 ,言其乡里有人以田猎毕弋为业者。” 郭沫若 《黄山之歌》:“想是畏人施毕弋,应加保护莫毁摧。”
分類:系绳
《漢語大詞典》:系绳
将动物系于桩上的绳子
用来拴住动物使它只能在允许范围内活动或喂食的物件;好像系绳、系链那样使用的东西(如绳、缆)
《漢語大詞典》:系带
主要用于捆扎包装物的窄形织品(如粘贴在带状物之上的薄纸或纺织纤维)
海员吊床上的几根系绳之一,可用它将吊床捆成一卷;泛指各种绳索
一种作为支持或限制用的连接性的膜皱襞(例如舌下面的)
将两个边(如服装的或机器皮带的)系结在一起的细索或线带
《漢語大詞典》:锁纽(鎖紐)
器物上面可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分。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漢語大詞典》:镮钮(鐶鈕)
环纽。器物上可以系绳以便于抓住的零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尸穸:“ 后魏 俗竞厚葬,棺厚高大,多用柏木,两边作大铜鐶钮。”
《漢語大詞典》:鼻环(鼻環)
(1).穿在鼻中隔的环形装饰品。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鼻环》:“鼻之有环,自蛮族外,不常见;有之为 江 淮 间之男女,盖例以牛之穿鼻而易育也。大率以银为之。”
(2).穿于兽鼻的圆环,用于系绳链以便牵引或拴住兽畜。 王盛农 《猛士》第十五章:“老 海伦 去冬从熊洞里捉来的那头小黑熊,已经穿了鼻子,戴上一只铁鼻环,鼻环上系着一根细细的铁链子,正拴在柴门旁。”
《國語辭典》:屩鼻  拼音:jué bí
鞋头突出的部分。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下》:「屩鼻不能达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