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行眠立盹  拼音:xíng mián lì dǔn
行走或站著都昏沉想睡。形容极度疲累。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元。赵彦晖〈点绛唇。万种妖娆套。六么序〉曲:「莫不是我今生撅著相思窖,好教我行眠立盹,梦断魂劳。」也作「立盹行眠」。
分類:疲倦精神
《国语辞典》:校歌  拼音:xiào gē
代表学校的教育宗旨与特有精神的歌曲。
《國語辭典》:心神恍惚  拼音:xīn shén huǎng hū
心神迷惑、不安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一。樊令言修北帝道场诛狐魅验》:「不接宾友,恶见于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红楼梦》第二五回:「话说红玉心神恍惚,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也作「心绪恍惚」。
《國語辭典》:心神不定  拼音:xīn shén bù dìng
心思精神无法专注,或显得不安定。《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是非也。」《红楼梦》第一六回:「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也作「心神不宁」。
《國語辭典》:心若死灰  拼音:xīn ruò sǐ huī
语出《庄子。知北游》:「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心不为外物所动,如不再燃烧的灰烬。《隋书。卷五七。卢思道传》:「心若死灰,不营势利,家无儋石,不费囊钱。」也作「心如死灰」。
《國語辭典》:心慵意懒(心慵意懶)  拼音:xīn yōng yì lǎn
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明。沈采《千金记》第四○出:「出乎无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一个欲动情浓,仓忙唐突;一个心慵意懒,勉强应承。」也作「心灰意懒」。
《國語辭典》:心力交瘁  拼音:xīn lì jiāo cuì
精神和体力都已疲弊。比喻非常劳苦。如:「长期为了生计奔波,让他心力交瘁。」
《漢語大詞典》:心凝形释(心凝形釋)
精神专注,达到忘形的境界。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清 张裕钊 《答吴挚甫书》:“若夫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固时亦可以得其意,然与夫心凝形释,冥合於言议之表者,则或有间矣。”
《國語辭典》:心旷神怡(心曠神怡)  拼音:xīn kuàng shén yí
心情开朗,精神愉悦。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老残游记》第九回:「为何来的时候便那样阴森惨淡,令人怵魄动心?此刻山月依然,何以令人心旷神怡呢?」也作「心旷神恬」、「心旷神愉」、「心怡神旷」、「心怡神悦」、「神怡心旷」。
《国语辞典》:薪火相传(薪火相传)  拼音:xīn huǒ xiāng chuán
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参见「薪尽火传」条。如:「历经数代的薪火相传,该舞团的成就斐然,倍受世人尊崇。」
《漢語大詞典》:辛壬癸甲
典出书·益稷:“娶于 涂山 ,辛壬癸甲”。 孔 传:“﹝ 夏禹 ﹞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復往治水,不以私害公。”后因用“辛壬癸甲”喻指一心为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精神。 清 邹容 《涂山》诗:“辛壬癸甲今何有?且向东门牵黄狗。”
《國語辭典》:心电感应(心電感應)  拼音:xīn diàn gǎn yìng
彼此心中如有电流般,能相互感通。也称为「精神感应」。
《国语辞典》:摩罗精神(摩罗精神)  拼音:mó luó jīng shén
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艺思想。摩罗是梵文māra的音译,就是恶魔的意思。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反压迫、专制的人物,积极争取自由、真理,这些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视为恶魔。此一思想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五四新文学产生了影响。
《国语辞典》:屏气摄息(屏气摄息)  拼音:bǐng qì shè xí
暂时停止呼吸。形容精神贯注或极度紧张的神情。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祖,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摄息。」也作「屏气敛息」。
《国语辞典》:欺霜傲雪  拼音:qī shuāng ào xuě
不畏冰冷的霜雪。形容坚毅不屈的精神。元。戴善甫《玩江亭》第一折:「如麝如兰香喷喷,端的有欺霜傲雪的精神。」《孤本元明杂剧。长生会。第三折》:「俺端的欺霜傲雪志清高,看岩前斗巧,不比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