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米酒  拼音:mǐ jiǔ
用米所酿制成的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谷部四。酒》:「米酒,气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分類:米酒酿制
《国语辞典》:米酒头(米酒头)  拼音:mǐ jiǔ tóu
一种由米酿成的蒸馏酒,酒精纯度较一般米酒高。
《漢語大詞典》:黍米酒
用黍米酿制的酒。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粟米酒﹞气味香美,不减黍米酒。贫薄之家,所宜用之。黍米贵而难得故也。”亦省称“ 黍酒 ”。 宋 陆游 《老景》:“黍酒时留客,菱歌或起予。”
分類:黍米酿制
《漢語大詞典》:浆米酒(漿米酒)
即江米酒。 郭沫若 《游西安》:“浆米酒即 杜甫 所谓‘浊醪’, 四川 人谓之‘醪醩’,酒精成分甚少。”参见“ 江米酒 ”。
分類:江米酒
《國語辭典》:江米酒  拼音:jiāng mǐ jiǔ
一种用糯米酿造的酒。味甘甜,酒味清淡。
《國語辭典》:江米酒  拼音:jiāng mǐ jiǔ
一种用糯米酿造的酒。味甘甜,酒味清淡。
《漢語大詞典》:米汁
(1).米泔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即为一火齐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左传·哀公十四年“ 陈氏 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 晋 杜预 注:“潘,米汁,可以沐头。”
(2).米酒。《增补类腋·物部·米汁》《酒史》:“ 苏晋 , 頲 之子也,学浮屠术。尝得胡僧 慧澄 绣 弥勒佛 一本,宝之。曰:是佛好米汁正与吾性合,吾愿事之,他佛不爱也。”
《國語辭典》:压酒(壓酒)  拼音:yā jiǔ
1.酿酒至将熟时,压榨取汁。唐。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2.劝酒。清。张景祁〈望海潮。插天翠壁〉词:「有獞花压酒,引剑风生。」
《漢語大詞典》:生酒
未经煮过的酒。一般指米酒。 唐 方干 《秋晚林中寄宾幕》诗:“八月萧条九月时,沙蝉海燕各纷飞。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 宋 杨万里 《生酒歌》:“生酒清於雪,煮酒赤如血。”
分類:米酒
《國語辭典》:酒酿(酒釀)  拼音:jiǔ niàng
多指糯米蒸熟后,加入酒曲,置于密闭的容器内,发酵而成的食品。如:「酒酿汤圆」。
分類:酒酿米酒
《漢語大詞典》:醪酒
醪糟酒,米酒。宋史·孝义传·成象:“母病,割股肉食之。詔赐束帛醪酒。”
分類:米酒
《漢語大詞典》:浆水(漿水)
(1).水或其他食物汤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郑洁》:“百味之物,深所反侧。然不如赐茶浆水粥耳,茶酒不如赐浆水,又贫居之易辨。”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又生葱韭蒜醋各一堞。三五人共列浆水一桶,立杓数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容我与侍郎瀽一椀浆水,烧一陌纸钱咱。”
(2).一种饮料。类似米酒而味酸。又名酸浆。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释名﹞引 陈嘉谟 曰:“浆,酢也。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浆水﹝发明﹞引 朱震亨 曰:“浆水,性凉善走,故解烦渴而化滞物。”
《漢語大詞典》:甜酒
甘甜的米酒。《文选·左思〈魏都赋〉》“甘露如醴” 李善 注引 汉 郑玄 周礼注:“醴,今甜酒。” 宋 苏轼 《岐亭》诗之四:“酸酒如虀汤,甜酒如蜜汁。” 杨朔 《征尘》:“车夫们围着一架卖甜酒的担子,蹲着,抽着旱烟。”
《漢語大詞典》:酴醾酒
亦作“ 酴醾酒 ”。亦作“ 酴縻酒 ”。
(1).一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唐 无名氏 《辇下岁时记·钻火》:“新进士则於 月灯阁 置打毬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醿酒,即重酿酒也。”新唐书·李绛传:“帝入谓左右曰:‘ 絳 言骨鯁,真宰相也。’遣使者赐酴醾酒。”
(2).指用酴醿花薰香或浸渍的酒。古文苑·扬雄〈蜀都赋〉“木艾椒蘺,蔼酱酴清” 宋 章樵 注:“酴清,酴縻酒。”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京师贵家多以酴醾渍酒,独有芬香而已。”
《漢語大詞典》:酒娘
即酒酿,带糟的甜米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诇药》:“翦裁寸方,烧灰酒娘,敲开齿缝把些儿放。” 徐朔方 等校注:“酒娘,甜米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亦作“ 酒娘子 ”。儒林外史第九回:“在 洪武爷 手里过日子,各样都好;二斗米做酒,足有二十斤酒娘子。”
《漢語大詞典》:家醪
家中酿的米酒。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谋饮》:“以家醪黍觴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醪灰觴醉人者为小人。”
分類: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