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8,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算子
宝算
算学
自算
算商
算定
商算
运算
总算
算画
预算
定算
年算
积算
口算
《國語辭典》:算子  拼音:suàn zǐ
1.算盘。如水浒传有铁算子蒋敬。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把算子又拨上几拨。」《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又有一个邢和璞善算,有人问他,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
2.算术。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大凡掌刑名的有八件事,可是那八件事?一笔札,二算子,三文状。」
分類:算盘
《國語辭典》:算盘(筭盤)  拼音:suàn pán
计算数目的工具。为长方形,四周作框,早期框内每杆贯木珠七枚,中以横梁隔之,上二下五。现则多改为木珠五枚,上一下四。也作「算盘」。
《國語辭典》:算盘(算盤)  拼音:suàn pán
1.计算数目的工具。为长方形,四周作框,早期框内每杆贯木珠七枚,中以横梁隔之,上二下五。现则多改为木珠五枚,上一下四。《元曲选。来生债。第二折》:「博个甚睁著眼去那利面上剋了我的衣食,閒著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也作「算盘」。
2.比喻计画。《红楼梦》第五三回:「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如此田地。」《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虽然算盘打得熟,但是每帐总要打些折扣。」
《漢語大詞典》:宝算(寶算)
称帝王寿数的敬辞。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五龙归宝算,九扈叶时康。” 唐 赵彦昭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杯鸞荐寿,宝算鹤知年。”
《國語辭典》:算学(算學)  拼音:suàn xué
旧时称讨论数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科学为「算学」。参见「数学」条。
《韵府拾遗 翰韵》:自算
白帖安定嵩真成帝时人尝自算其寿书壁以纪之
《漢語大詞典》:算商
向商人征税。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延羲:“国计使 陈匡范 增算商之法以献, 曦 曰:‘ 匡范 人中宝也。’已而岁入不登其数,乃借於民以足之, 匡范 以忧死。”
分類:商人征税
《漢語大詞典》:算定
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算定机谋夸自己,排成巧计害他人。”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 茅盾 《子夜》七:“那么, 朱吟秋 方面,你是一定要积极进行的,你算定了没有风险?”
《漢語大詞典》:商算
(1).计算。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三年:“ 秦州 宿重兵,经费常不足, 奎 ( 薛奎 )务俭约,教民水耕,谨商算,岁中廩粟积者三百万。”
(2).商业税。算,赋算。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任将》:“ 李汉超 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賚。 汉超 犹私贩搉塲,规免商算。有以事闻者,上即詔 汉超 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
分類:计算商业
《國語辭典》:运算(運算)  拼音:yùn suàn
计算,依照数学法则,求出算题或算式的结果。如:「以下题目请写出运算过程。」
《國語辭典》:总算(總算)  拼音:zǒng suàn
1.总括计算。如:「这生意,今年总算起来,赚不了五万块钱。」
2.大致、可以说。《文明小史》第二一回:「我们同去吃顿便饭,总算替老哥接风。」
3.毕竟、到底。《老残游记》第四回:「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原来这黎教士不时的到县署里来,钱县尊也请他吃过几次土做番菜,总算结识个外国知己。」
《漢語大詞典》:算画(算畫)
犹计划,谋划。 唐 元稹 《加裴度镇州四面招讨使制》:“上台居镇,算画无遗,操 晋阳 之利兵,驱 屈 产之良马。” 唐 元稹 《纪怀赠李户曹》诗:“ 夔 龙 劳算画,貔虎带威稜。”
分類:计划谋划
《國語辭典》:预算(預算)  拼音:yù suàn
1.事先计算。如:「这原是预算不到的事情。」
2.个人、企业或机关团体,对未来某一定期间内的目标与计划及导致的现金收支、财务状况与经营绩效所作之预计方案与拟编之财务报表。
《漢語大詞典》:定算
确定的主意,打算。 明 张居正 《答督抚王鉴川》:“长城锁钥,专倚於公,一切操纵之机,谅公自有定算矣。”《三侠五义》第三一回:“非是小弟在旁不肯拦阻,皆因弟等与家母已有定算,故此多有褻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无暇总全局,以商定算。”
《漢語大詞典》:年算
犹年龄。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祖冲之 述异记:“君年算虽少,然先有福业,应受显要。” 唐 罗隐 《简令生日》诗:“龟衔玉柄增年算,鹤舞琼筵献寿杯。” 前蜀 杜光庭 《徐耕司空九曜醮词》:“解已成之灾厄,赦既往之罪尤……潜增年算,克赐乂安。”
分類:年龄
《漢語大詞典》:积算(積算)
亦作“ 积祘 ”。 计算;结算。 唐 罗让 《闰月定四时》诗:“月闰随寒暑,畴人定职司。餘分将考日,积算自成时。” 清 吴伟业 《答土抚台开刘河书》:“统计一千四百夫一月可开一里,积祘一月之中若开十里,则当一万四千夫矣。” 清 恽敬 《答来卿书》:“ 瑞金 前后交务积算一清,应交尚可措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缠头之费,虽然不多,却是节节清楚;如今六七年之久,积算起来,也不为少了。”
分類:计算结算
《漢語大詞典》:口算
(1).亦作“ 口筭 ”。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后汉书·安帝纪:“辛卯,詔以三辅比遭寇乱,人庶流宂,除三年逋租、过更、口筭、芻稾。”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人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筭。”汉书·食货志上“常有更赋,罢癃咸出”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 唐 刘禹锡 《和州刺史厅壁记》:“初 开元 詔书以口筭第郡县为三品,是为下州。” 宋 朱熹 《策问》:“间者天子数下宽大詔书,弛民市征口筭与夫逃赋役者之布。”
(2).按牲畜的头数所征的赋税。旧唐书·崔从传:“ 扬府 旧有货麴之利,资产奴婢交易者,皆有贯率,羊有口算,每岁收利以给用, 从 悉除之。”
(3).也称心算。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而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运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