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汗青  拼音:hàn qīng
1.一种古代制作竹简的程序。参见「杀青」条。
2.书册、史简。《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漢語大詞典》:汗青头白(汗青頭白)
谓书成人老。语出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明 张居正 《纂修事宜疏》:“庶人有定守,事易考成,在各官可免汗青头白之讥,而臣等亦得以逭旷职素飱之咎矣。”
分類:成人
《漢語大詞典》:文简(文簡)
简策上的文辞。古代无纸时,著述皆写于竹简或木简上,故称。后汉书·贾逵传:“其餘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
《國語辭典》:杀青(殺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作竹简,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此一制作程序,称为「杀青」。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乾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称为「汗简」、「汗青」。
2.泛指书籍定稿或著作完成。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3.电影拍摄完竣或电视剧制作完成。
4.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的过程,称为「杀青」。
《國語辭典》:竹书(竹書)  拼音:zhú shū
1.写在竹简上的文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岂直鼮鼠有必对之辩,竹书无落简之谬。」
2.竹书纪年的简称。参见「竹书纪年」条。
《國語辭典》:从吉(從吉)  拼音:cóng jí
居丧中,因事而暂易吉服,或居丧毕,脱去丧服,换上吉服。见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二五。顾命》。后人居丧,当与人行庆贺之礼时,多书「从吉」二字于简帖上。《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孟陋传》:「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感此言,然后从吉。」
《漢語大詞典》:剡奏
古代大臣奏事,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后因称向皇帝进言、上书为剡奏。 扬雄 《法言·先知》“奏不剡” 晋 李轨 注:“不剡奏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列陈剡奏,尚闕嗣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文规》:“ 文规 雪冤狱,活十人,当得京秩。郡守 方希觉 以其老生无援,不为剡奏。”
《漢語大詞典》:玉文
玉简上的文字或用作文字的美称。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元帝 《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盖闻琁璣玉衡,穹昊所以纪物;金版玉文,淳精所以播气。”
《漢語大詞典》:占毕(佔畢)
诵读,吟诵。 梁启超 《变法通义·学校总论》:“自餘一二占毕咿嚘以从事于四书五经者,彼其用心,则为考试之题目耳。”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盖有诵读占毕之声,既用唐韵,而俗语犹不违古音者。”
亦作“ 佔嗶 ”。 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郑玄 注:“呻,吟也。佔,视也。简谓之毕……言今之师自不晓经之义,但吟诵其所视简之文,多其难问也。” 宋 文天祥 《保州道中》诗:“ 江 南佔毕生,往来习羊肠。”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应童子试,不售,觉佔嗶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清 高宗 《御题〈意林〉三绝句》之三:“六经万古示纲常,诸子何妨取所长。节度岂徒务佔毕,要知制事有良方。”
《國語辭典》:书刀(書刀)  拼音:shū dāo
古时在竹木简上刻镂或削改所用的刀。《资治通鉴。卷六○。汉纪五十二。献帝初平二年》:「馥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
《國語辭典》:竹刑  拼音:zhú xíng
春秋时邓析私铸的刑书,因写在竹简上,故称为「竹刑」。《左传。定公九年》:「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晋。杜预。注:「邓析、郑大夫,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云竹刑。」
《漢語大詞典》:竹篆
指写在竹简上的蝌蚪文。蝌蚪文又称蝌蚪篆。 清 朱彝尊 《罗浮蝴蝶歌》:“我曾南游 南海 披图经, 朱明之洞 恨未探幽扃,一寸二寸花开菖蒲节,千个万个竹篆蝌斗形。”
《漢語大詞典》:画刺(畫刺)
在书简上署名。 南朝 梁武帝 《申饬选人表》:“必须画刺投状然后弹冠,则是驱迫廉撝,奬成浇竞。”
《漢語大詞典》:灭青(滅青)
指古代用刀在竹简上削改讹误的文字。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 郑氏 谓之书刃,以灭青削槧,如 仲尼 作春秋,笔削是也。”
《国语辞典》:竹简文(竹简文)  拼音:zhú jiǎn wén
旧时写在竹简上的文字。目前所见最早的竹简文字实物属战国时期,秦、汉、魏晋时亦多有遗简出土。其内容广泛,如记载陪葬物品的清单(即遣策)、律法、官府文书、卜筮历算(即日书)、故事、议论等,此外尚有甚多珍贵古籍,如西元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即出土《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尉缭子》、《六韬》诸书;至于在两汉边陲地区的竹简,则大多为与戍务相关的文书。凡此皆有助于深入探究古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并可据以校勘整理文献古籍。
《漢語大詞典》:二尺四寸
汉 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唐 、 虞 、 夏 、 殷 ,同载在二尺四寸,儒者推读,朝夕讲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