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筹边(籌邊)
筹划边境的事务。 宋 刘过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词:“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明史·吴执御传:“故曰筹边不在增兵餉,而在择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请更以筹边进,从来筹边者三策:曰和,曰守,曰战。”
《國語辭典》:运筹(運籌)  拼音:yùn chóu
谋划,制定计策。《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國語辭典》:筹策(籌策)  拼音:chóu cè
1.古代计算用具。《老子》第二七章:「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2.筹划计策。《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國語辭典》:更筹(更籌)  拼音:gēng chóu
1.古代,夜间计时的竹签。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凡奏事,遣官送之,昼题时刻,夜题更筹。」
2.指时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客子久不到〉词:「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國語辭典》:一筹(一籌)  拼音:yī chóu
1.筹,一种古代的计算工具,于竹筹上刻有数字。一筹指一个等级、程度。《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佛经说人不可以著相,我们总算著了雅相,是要输他一筹哩!」
2.比喻一个谋略、计策。语本《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國語辭典》:一筹莫展(一籌莫展)  拼音:yī chóu mò zhǎn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比喻毫无办法。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也是长吁短叹,一筹莫展。」也作「莫展一筹」。
分類:办法
《漢語大詞典》:觥筹(觥籌)
酒器和酒令筹。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觥录事》:“觥筹尽有,犯者不问。” 宋 杨万里 《次日醉归》诗:“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红楼梦第七六回:“ 湘云 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綺园。’”
《漢語大詞典》:筹画(籌畫)
谋划。《汉书·王莽传上》:“受羣贤之筹画,而上以闻,不能得什伍。”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潁川 戏志才 ,筹画士也, 太祖 甚器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值 魏太祖 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
分類:筹画谋划
《漢語大詞典》:前筹(前籌)
(1).犹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
(2).谓筹划。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论边,山川险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决於前筹。”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不独难危忧水旱,前筹更欲请长缨。”
《漢語大詞典》:筹帷(籌帷)
在军帐中谋划军机。 唐 陆龟蒙 《京口》诗:“可怜 宋 帝筹帷处,苍翠无言草自生。”
《漢語大詞典》:酒筹(酒籌)
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越王竹:“越王竹,根生石上,若细荻,高尺餘, 南海 有之。南人爱其青色,用为酒筹云。” 唐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我那里有一个酒筹,是朋友新製,送给我的。” 巴金 忆·家庭的环境:“酒令有好几种,大哥房里就藏得有几付酒筹。”
《漢語大詞典》:筹笔(籌筆)
运笔筹划。 唐 唐彦谦 《兴元沈氏庄》诗:“江遶 武侯 筹笔地,雨昏 张载 勒铭山。”
分類:运笔筹划
《漢語大詞典》:持筹(持籌)
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詎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历法·算学:“其在外司民社者,亦持筹不知纵横,任其下为谿壑,皆坐算学不讲之故。”
《漢語大詞典》:良筹(良籌)
良策。 唐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诗:“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元 王恽 《滹沱秋涨行》:“河防久废不復古,惟预揵治为良筹。” 明 张居正 《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 老氏 至训,渊鱼不察。 定远 良筹,在门下加之意焉。”
分類:良策
《國語辭典》:牙筹(牙籌)  拼音:yá chóu
1.象牙制成的筹码、计算器。《晋书。卷四三。王戎传》:「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黄昏还把牙筹较,清早忙将簿籍查,到死刚才罢!」
2.古时夜间的计时器。元。袁士元 和松石舍人秋夜不寐诗:「牙筹历历随更转,燐鬼啾啾隔水啼。」
《漢語大詞典》:借筹(借籌)
指为人谋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他説受君恩爵封列侯,镇 江 淮 千里借筹;神京未收,似我辈滥功糜餉,建牙堪羞。”参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國語辭典》:借箸  拼音:jiè zhù
比喻代人谋划设计。参见「藉箸代筹」条。《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与人设谋曰借箸。」唐。杜牧 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也作「藉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