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筹事(筹事)
唐书郑注傅元和末至襄阳依节度使李愬为愬煮黄金饵之寖亲遇署衙推从至徐州稍参处军政注多艺诡谲阴狡亿探人庆隐辄中所欲为愬筹事未尝不用
《漢語大詞典》:遗筹(遺籌)
犹失算。 汉 刘向 说苑·权谋:“白屋之士,皆关其谋,蒭蕘之役,咸尽其心。故万举而无遗筹失策。”
分類:失算
《國語辭典》:筹议(籌議)  拼音:chóu yì
计划商议。《周书。卷三八。苏亮传》:「亮有机辩,善谈笑。太祖甚重之。有所筹议,率多会旨。」也作「筹商」。
分類:谋划商议
《漢語大詞典》:筹借(籌借)
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茅盾 《子夜》四:“他向商会筹借三万块钱。”
《漢語大詞典》:筹筴(籌筴)
见“ 筹策 ”。
《國語辭典》:筹策(籌策)  拼音:chóu cè
1.古代计算用具。《老子》第二七章:「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2.筹划计策。《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漢語大詞典》:厕筹(廁籌)
大便后用以拭秽之木竹小片。北史·齐纪中·文宣帝:“虽以 杨愔 为宰辅,使进厕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厕筹:“今寺观削木为筹,置溷圊中,名曰厕筹。”
分類:厕筹大便
《漢語大詞典》:豫筹(豫籌)
预为筹划。豫,通“ 与 ”。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 邠岐 ,年五十有九,昔为郡吏,再更叛 羌 ,豫筹其事,有误中之言。”
分類:筹划
《漢語大詞典》:荩筹(藎籌)
犹荩谋。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屯垦復生聚,建国多藎筹。”
《漢語大詞典》:得筹(得籌)
(1).指博局中获得筹码。筹码,计胜负之具。《淮南子·诠言训》:“善博者不欲牟,不恐不胜,平心定意,捉得其齐,行由其理,虽不必胜,得筹必多。”
(2). 金 朝监税官倍增税课之称。 宋 洪皓 《松漠纪闻补遗》:“虏法,文武官不以高下,凡丁家难,未满百日,皆差监关税、州商税院、盐铁场,一年为任,谓之优饶,其税课倍增者,谓之得筹。每一筹转一官。”
《漢語大詞典》:筹赈(籌賑)
谓筹款救灾。 许地山 《〈女国士〉后记》:“此剧系为香港大学女生同学会演剧筹赈写的。”
分類:筹款救灾
《國語辭典》:筹款(籌款)  拼音:chóu kuǎn
筹措资金。《清会典事例。卷二七○。户部。蠲恤。救灾》:「其委员所带司库拨银五千两,如有不敷,即由该道库筹款拨给,务令实惠均沾。」
《韵府拾遗 尤韵》:沙筹(沙筹)
华岳诗沙筹那解足军粮
《韵府拾遗 尤韵》:送筹(送筹)
欧阳修诗漏永送筹稀
《漢語大詞典》:灵筹(靈籌)
苏轼 《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计,但忆少年时与 盘古 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輒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閒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弃其核於 崑崙山 下,今已与 崑崙 齐矣。’”后因以“灵筹”为祝人添寿之套语。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千岁灵筹,言双添乎海屋;四时寿酒,幸两接乎 蓬莱 。”参见“ 海屋添筹 ”。
《國語辭典》:海屋添筹(海屋添籌)  拼音:hǎi wū tiān chóu
相传有三个老人相遇而比较岁数,其中一人云:「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见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后用以比喻人长寿,或祝人长寿之词。如:「祝李奶奶海屋添筹,寿比南山。」也作「海屋筹添」。
《骈字类编》:九筹(九筹)
晋书刘聪载记聪引帝入宴谓帝曰卿为豫章王时朕尝与王武子相造卿引朕射于皇堂朕得十二筹卿与武子俱九筹卿颇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