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改曲易调(改曲易調)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将改曲易调,远与 黄 唐 角功,近昭 武 文 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分類:策略做法
《漢語大詞典》:高壁清野
作战时采用的一种策略:高筑壁垒,转移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清除附近房屋、树林等,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也抢不到东西。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会 灵帝 崩,王室乱, 於扶罗 将数千骑与 白波 贼寇 冀州 界,百姓皆高壁清野,抄掠少有所得。”参见“ 坚壁清野 ”。
《國語辭典》:坚壁清野(堅壁清野)  拼音:jiān bì qīng yě
坚守壁垒,使敌人无法攻进阵地;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使敌人因缺粮无遮蔽而无法久战。是一种作战策略,使敌人即使在攻下据点之后,也毫无物资、设施可用。《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明史。卷一六四。范济传》:「毋贪小利,毋轻远求,坚壁清野,使无所得。」
《漢語大詞典》:谷策(穀策)
调节谷价的策略。管子·山至数:“重之相因,时之化举,无不为穀策。” 尹知章 注:“重之相因,若春时穀贵与穀也;时之化举,若秋时穀贱收穀也。因时之轻重,无不以术权之。”
分類:调节策略
《國語辭典》:七十二变(七十二變)  拼音:qī shí èr biàn
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的七十二种变化方法。见《西游记》第二回。后亦比喻人懂得机变,应付事情的招数多。如:「任你有七十二变,也变不出我的手掌心。」
《漢語大詞典》:取乱存亡(取亂存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二:“国家既开绥抚之恩,广置 安北 之府,将理其乱者以慰喻诸蕃,取乱存亡,可谓圣图弘远矣。”
《漢語大詞典》:取乱侮亡(取亂侮亡)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孔 传:“乱则取之,有亡形则侮之,言正义。”《魏书·中山瑛传》:“取乱侮亡,有国之常道;陈师鞠旅,因机而致发。”《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凡欲亡人国者,质直坦白宣言於众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而已,非有所赧而求有以借口也。”
《國語辭典》:施谋用智(施謀用智)  拼音:shī móu yòng zhì
运用智慧,策划计谋。《孤本元明杂剧。智降秦叔宝。第四折》:「徐懋功施谋用智,一封书拱手来降。」《孤本元明杂剧。破天阵。第四折》:「两阵之间,怎生施谋用智,你说一遍,老夫试听者。」也作「施谋设计」、「施谋用计」。
《國語辭典》:施谋用计(施謀用計)  拼音:shī móu yòng jì
運用智慧,策劃計謀。《孤本元明雜劇。定時捉將。第五折》:「鄧仲華施謀用計,馬子張郅惲岑彭立大功贏千戰。」《孤本元明雜劇。流星馬。第一折》:「憑著您孩兒舌劍脣鎗,施謀用計,我穩情取進貢到來。」也作「施謀設計」、「施謀用智」。
《国语辞典》:神机莫测(神机莫测)  拼音:shén jī mò cè
神妙的计谋策略,令人难以预料。元。丘处机〈汉宫春。二十年间〉词:「出入锐光八表,算神机莫测,天网难笼。」
《漢語大詞典》:软功(軟功)
亦作“ 软工 ”。 与强硬手段相对的一种对付策略。 郑振铎 《前事不忘》:“但 北京 的军警似乎久已养成了一种‘好’习惯,专用软功来对付,他们不冒火,只是慢吞吞的应付着。” 余以平 《同志》:“混蛋们还是没有收获,改用软功了。可是花言巧语,哪能骗得 老王 , 老王 索性闭住口不说话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八章:“用不到怀疑,这是 赵雄 耍的另一套软工,也正是所有特务都喜欢使的一种美人计。”
《國語辭典》:坚壁清野(堅壁清野)  拼音:jiān bì qīng yě
坚守壁垒,使敌人无法攻进阵地;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使敌人因缺粮无遮蔽而无法久战。是一种作战策略,使敌人即使在攻下据点之后,也毫无物资、设施可用。《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明史。卷一六四。范济传》:「毋贪小利,毋轻远求,坚壁清野,使无所得。」
《漢語大詞典》:庙攻(廟攻)
用朝廷制订的策略制胜敌人。韩非子·内储说下:“‘参疑’‘废置’之事,明主絶之於内而施之於外,资其轻者,辅其弱者,此谓庙攻。”
《國語辭典》:面授机宜(面授機宜)  拼音:miàn shòu jī yí
当面向人授予依据时机所应采取的合适决策。《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经臣遴委得候补道胡统领,统带水陆各军,面授机宜,督师往剿,幸而士卒用命,得以一扫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