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等子
蒲谷
别义
踰等
封叙
等次
品搭
流序
褒序
佩绶
等外
八等
官叙
三制
阶次
《國語辭典》:等子  拼音:děng zi
1.用来称金银、珠宝、药品等东西的小秤。《西游记》第七三回:「这些和尚,只怕也有些道行,须得三釐,快取等子来。」《里语徵实。卷中上。等子引李方叔友谈记》:「邢和叔尝曰:『子之铢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也称为「戥子」。
2.宋代御林军。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亲事官》:「次供营、下供营、御前佐军头引见司、押番十将、内等子、环卫官十员。」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故事。等子》:「等子之上,谓之忠佐军头,皆由百司人兵亲兵及随龙人年劳升为之。」
3.标准样本。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宣和殿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则以等子比之,高下自见。今内帑有金等子,亦此法。」
《漢語大詞典》:蒲谷(蒲穀)
蒲璧和谷璧,二种璧名。是古代代表爵位等级的一种凭证。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后因以“蒲穀”借指一定的等级和权力。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一朝受蒲穀之锡,专制岭海间,比于古之藩镇,不亦身与名之两全乎?”
《國語辭典》:别义(別義)  拼音:bié yì
1.一个词除常用的意义以外的意义。多指不常用的词义。
2.其他的意思。如:「此言并无别义,请别误会。」
《国语辞典》:踰等  拼音:yú děng
超过尊卑的等级。《礼记。少仪》:「尊长于己踰等,不敢问其年。」
《漢語大詞典》:封叙
按等级次第晋爵或奖功。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官制:“ 天圣 中,詔每遇覃霈,朝臣中兄弟俱该封赠者,许列状陈乞,特比常例优加封叙。”
《國語辭典》:等次  拼音:děng cì
等级高低。按产品品质划分等次。如:「这批货要按等次来出售。」
《漢語大詞典》:品搭
谓按品类等级搭配。《元典章·户部五·家财》:“所立分书,於内明白将实有田土品搭均分。”
《漢語大詞典》:流序
流品,等级。 南朝 梁 江淹 《何詹事为吏部尚书诏》:“﹝ 何戢 ﹞必能无懈於位,燮兹流序。”
分類:流品等级
《漢語大詞典》:褒序
谓按等级、功绩褒奖迁升。《后汉书·祭遵传》:“陛下以至德受命,先明 汉 道,襃序辅佐,封赏功臣,同符祖宗。”
《漢語大詞典》:佩绶(佩綬)
一种彩色丝带,用来标志身分、等级,或佩系官印、勋章。 郭沫若 《天地玄黄·叶挺将军的诗》:“ 希夷夫人 用红丝线来订上了佩绶,还用红墨水来加上了边沿。”
《漢語大詞典》:等外
谓产品质量差,不列入等级。如:等外品;等外布。
《漢語大詞典》:八等
(1).八类。吕氏春秋·有始:“风有八等,水有八川。”
(2).八个等级。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綬八等:黄赤綬,乘舆,四采;赤綬,诸侯王,四采;緑綬,相国;紫綬,公侯将军,三采;青綬,卿中二千石、二千石,三采;黑綬,千石、六百石,三采;黄綬,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二采;青紺纶,百石,一采。”
分類:等级
《漢語大詞典》:官叙
(1).官吏的等级次第。周礼·天官·宰夫:“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 孙诒让 正义:“《小宰·六叙》注云:‘叙,秩次也。’”
(2).谓官吏的行列。南史·王弘传:“﹝ 王弘 ﹞答曰:‘……若求者絶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臣本 山 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旧唐书·韦坚传:“ 坚 姊为赠 惠宣太子 妃, 坚 妻又 楚国公 姜皎 女, 坚 妹又为皇太子妃,中外荣盛,故早从官叙。”
《漢語大詞典》:三制
(1).指国力的强、弱、中三种等级。管子·枢言:“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石一参 今诠:“谓国力有三等,制人者上也,为人所制者下也,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中也。在谋国者所以自处耳。”
(2).三篇敕命文书。宋史·郑獬传:“ 神宗 初,召 獬 夕对内东门,命草 吴奎 知 青州 及 张方平 、 赵抃 参政事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外廷无知者。”
《漢語大詞典》:阶次(階次)
等级次序。 汉 蔡邕 《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举善不拘阶次,黜恶不畏强御。” 晋 孙楚 《奏废九品为大小中正》:“收人才不问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