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跷足而待(蹺足而待)  拼音:qiāo zú ér dài
跷起脚来等待。形容非常轻松的等待成果。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攻已阙教〉:「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漢語大詞典》:翘悚(翹悚)
谓惶悚不安地等待盼望。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闽浙再犯:“请旨飭下靖逆将军 奕山 等向该洋人严行詰问,究竟是否诚心乞抚,抑仍是得步进步之故智,使各省有所遵循。臣不胜翘悚待命之至。”
《國語辭典》:迫不及待  拼音:pò bù jí dài
情况急迫,不能再等了。如:「由于实在太饿,虽然菜还没上齐,他却已经迫不及待吃了起来。」《镜花缘》第六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文明小史》第一○回:「无奈绅士们置之不理,所以他迫不及待,就把地保按名锁拿到衙。」
《國語辭典》:时不我与(時不我與)  拼音:shí bù wǒ yǔ
时间不等待我们。比喻错失时机,后悔莫及。《文选。嵇康。幽愤诗》:「实耻讼免,时不我与。」北周。庾信 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方欲讨论国耻,伸雪家冤,横尸原野,是所甘心,时不我与,先从朝露。」也作「岁不我与」。
《漢語大詞典》:日不我与(日不我與)
时日不等待我。极言应抓紧时间。 三国 魏 曹植 《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漢語大詞典》:稍安毋躁
暂且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
《漢語大詞典》:少胥
稍等。胥,等待。管子·大匡:“吾君惕,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
分類:等待
《国语辞典》:扫榻以待(扫榻以待)  拼音:sǎo tà yǐ dài
打扫榻上的灰尘,等待客人的到来。比喻热切的盼望佳客的来到。《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倘或大人上京之时,请您先期赏我个信,我便当扫榻以待。」
《國語辭典》:拉场(拉場)  拼音:lā cháng
戏剧中的配角,为了延宕时间,让正角稍微休息或换装,而上台做种种表演。如:「拉场乃是表演中重要的一环。」也作「拉场子」。
《國語辭典》:磨厉以须(磨厲以須)  拼音:mó lì yǐ xū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等待行动。参见「摩厉以须」条。
《漢語大詞典》:轹釜待炊(轢釜待炊)
刮锅有声,等待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难。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緼举火,轢釜待炊, 季臣 意殊安之,曰:‘我固当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