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等杀(等殺)
(1).等差。 唐 张九龄 《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使官有位次,资有等杀,才苟不侔,时所勿取。” 宋 苏舜钦 《东京宝相禅院新建大悲殿记》:“宫室服用必有度,上下等杀各安其分限,而无流暴之患,此 三代 之所以为盛也。”《明史·湖广土司传·施州》:“兵部以闻,帝以驭蛮当顺其情,所授诸司,宜有等杀。” 清 恽敬 《顾命辨下》:“自一身上推之於父於祖於曾高祖,下推之於子於孙於曾孙於元孙,其旁推之也,视所出为等杀,於是乎有亲亲之义。”
(2).谓降低等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吕璹 ﹞因以文讼於庙,引盗宗庙酒食律罪当黥,而将军人臣,宜处以等杀,则盗食供果盖不当死。”
(2).谓降低等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吕璹 ﹞因以文讼於庙,引盗宗庙酒食律罪当黥,而将军人臣,宜处以等杀,则盗食供果盖不当死。”
《漢語大詞典》:衰杀(衰殺)
(1).减缩。《墨子·备城门》:“百步一櫳樅,起地高五丈三层,下广,前面八尺,后十三尺,亓上称议衰杀之。” 毕沅 校注:“言称此而议减其上。”《新五代史·司天考》:“ 朴 之历法,总日缠差为盈缩二历,分月离为迟疾二百四十八限,以考衰杀之渐。”
(2).老病。衰落肃杀。《庄子·知北游》:“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 成玄英 疏:“老病为衰杀。” 郭沫若 《沸羹集·诗》:“诗人的感觉是特别锐敏的,时代环境既衰杀,因此免不得‘梧桐一叶落而知秋’了。”
cuī shā
(1).等差。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是以先圣籍田有制,供神有度,奉己有节,礼贤有数,上下大小,贵贱亲疏,皆有等威,阶级衰杀,各足禄其爵位。”
(2).老病。衰落肃杀。《庄子·知北游》:“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 成玄英 疏:“老病为衰杀。” 郭沫若 《沸羹集·诗》:“诗人的感觉是特别锐敏的,时代环境既衰杀,因此免不得‘梧桐一叶落而知秋’了。”
cuī shā
(1).等差。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是以先圣籍田有制,供神有度,奉己有节,礼贤有数,上下大小,贵贱亲疏,皆有等威,阶级衰杀,各足禄其爵位。”
《國語辭典》:有数(有數) 拼音:yǒu shù
1.有等差、有节度。《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礼记。檀弓下》:「礼有微情者。」唐。孔颖达。正义:「微,杀也。言若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使之俯就也。」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 〈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2.命中早有定数。唐。王勃 〈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白居易 〈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
3.有方法、有原则。《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4.具体的事物。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
5.知道数目。比喻清楚状况,有把握。如:「这件事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作「有数儿」。
6.有限、数目不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员外老年之人,他也周庇得你有数。」《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那魏氏盗去的银子,留给了魏才一百多两,其馀带来的,也有数的光景。」也作「有数儿」。
《漢語大詞典》:十数(十數)
(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国语·郑语》:“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韦昭 注:“ 贾 、 唐 云:‘十数,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合此十数之位,以训导百官之体。’”此指王、公等十个等级。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庄子·德充符》:“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寧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妇人美其才德,竞为其媵妾,十数未止。”《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水浒传》第一回:“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庄子·德充符》:“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寧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妇人美其才德,竞为其媵妾,十数未止。”《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晋 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遗文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水浒传》第一回:“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
《漢語大詞典》:考课(考課)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3).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学生的成绩。《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漢語大詞典》:小差
稍有误差;稍有差异。《后汉书·陈元传》:“案 升 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黷微辞,以年数小差,掇为巨谬。”《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俗以寅为正,四时大抵与中国小差。”《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题目字画小差,抬头双单小误,量从宽宥。”
(1).低等差使。《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至一年报满之小差,养廉本属无多,所值又丰歉不一,若以赢餘短小,輒令折变房屋,既非所以示体恤,将来差员,转不免视为畏途。”
(2).见“ 开小差 ”。
(1).低等差使。《清会典事例·户部·关税考核》一:“至一年报满之小差,养廉本属无多,所值又丰歉不一,若以赢餘短小,輒令折变房屋,既非所以示体恤,将来差员,转不免视为畏途。”
(2).见“ 开小差 ”。
《漢語大詞典》:藻火
(1).古代官员衣服上所绣作为等差标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图纹。《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孔 传:“藻,水草有文者。火为火字。”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綉,施于裳也。”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命衣备藻火,赐乐兼拊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米芾 ﹞有好洁之癖,任太常博士,奉祠太庙,乃洗去祭服藻火,而坐是被黜。” 清 郑任钥 《春蚕词》:“不辞小妇闺中苦,愿作山龙藻火裳。”
(2).借指官服。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 康有为 《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刑部主事刘君光第》诗:“改元设参谋,明堂灿藻火。”
(2).借指官服。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 康有为 《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预新政刑部主事刘君光第》诗:“改元设参谋,明堂灿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