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马来人(马来人)  拼音:mǎ lái rén
Malaysian
泛称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东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区。从事水稻、橡胶的种植,部分从事渔业。受印度文化影响最大,今婚姻、继承多依回教律法。
《国语辞典》:马雅人(马雅人)  拼音:mǎ yǎ rén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马拉、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操马雅语,属佩努蒂语系。具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和新创的拉丁字母文字,且已能精确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的准确日数和置闰的方法。信奉天主教,但仍保留多神信仰和自然崇拜。艺术方面,马雅人擅长于建筑,更是制造陶器和装饰品的能手。在十六世纪中被西班牙人所灭。
《国语辞典》:纳西语(纳西语)  拼音:nà xī yǔ
属汉藏语系的分支。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韵母以单元音为主,辅音分清浊,而以词序和助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也称为「么些语」。
《国语辞典》:碗碗腔  拼音:wǎn wǎn qiāng
流行于陕西华县、大荔等地区的剧种。由皮影戏发展而成。唱腔婉转柔和,乐器有二弦、月琴、胡琴、碗碗、大锣、唢呐等。因其以碗碗为主要击节乐器,故称为「碗碗腔」。
《漢語大詞典》:赶座(趕座)
谓奔走于酒楼戏馆等地卖艺谋生。《水浒传》第三回:“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奴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子。” 清 得硕亭 《竹枝词·草珠一串》:“秦楼赶座不堪夸,定府庄中数几家。”
《國語辭典》:风水先生(風水先生)  拼音:fēng shuǐ xiān sheng
替人勘察风水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因养了一个风水先生在家里,终日商议迁坟。」也称为「堪舆家」、「堪舆师」。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名称不统一,有称共产党、共产党支部、共产党小组等,后统称共产主义小组。
《国语辞典》:俄罗斯族(俄罗斯族)  拼音:é luó sī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及内蒙古东北部。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部语支,使用俄文。十八世纪后,陆续由俄国迁入。信仰东正教。从事修理、运输、商业、手工业,以及农牧、养蜂等。
《國語辭典》:侗剧(侗劇)  拼音:dòng jù
侗族的戏剧。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区。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形成于贵州。其表演形式最初仅两人坐唱,后来发展为走唱,角色不多,舞台动作简单,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仅置桌、凳等。脸谱以黑白二色为基础,由男演员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调、哭板、仙腔及民歌调子,主要伴奏乐器为二胡、琵琶、锣、铃、钹、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漢語大詞典》: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7年5月,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学生举行以反内战、争民主为内容的五四纪念活动。上海学生在上街宣传时遭国民党军警殴打和拘捕。20日,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在南京组成请愿团,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遭到镇压,学生一百余人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捕,造成“五二○血案”。血案发生后,在全国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群众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國語辭典》:花灯戏(花燈戲)  拼音:huā dēng xì
流行于云、贵、川、湘等省的地方戏。一般无故事情节,无固定角色,音乐结构短小,节奏鲜明,曲调流畅,是由民间玩耍花灯的歌舞发展而成。也称为「花灯」、「茶灯」。
《漢語大詞典》:波斯邸
亦作“ 波斯店 ”。亦作“ 波斯馆 ”。 隋 唐 时期 波斯 等地商人开设于 长安 西市,供外来进贡的人进行珠宝古董交易的处所。 唐 牛僧孺 《玄怪录·杜子春》:“﹝老人﹞於是袖出一緡,曰:‘给子今夕,明日午时俟子於西市波斯邸,慎无后期。’”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二舅﹞乃与一拄杖,曰:‘将此於波斯店内取钱。’”《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波斯馆,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无非明珠美玉,文犀瑶石,动是上千上百的价钱,叫做金银窠里。”
《漢語大詞典》:爱尔兰人
自称“盖尔人”。爱尔兰的主体民族。其余分布在英国的北爱尔兰和美国等地。约760万人(1985年)。讲盖尔语,使用英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牧业、旅游业,部分从事食品工业。
《漢語大詞典》:办事大臣
官名。清代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设有办事大臣,掌理当地军政及宗教事务。
《漢語大詞典》:保加利亚人
保加利亚的主体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俄罗斯、美洲等地。约925万人(1985年)。讲保加利亚语。多数信东正教,少数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