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18
词典
1
分类词汇
116
佛典
1
共116,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外江佬
五一国际劳动节
斯芬克司
伊本·拔图塔
咬秋
锡剧
小挂千
螺溪石砚
杭州评词
杭州评话
杭州滩簧
嘉南平原
最低消费额
乌孜别克族
新康德主义
《漢語大詞典》:
外江佬
亦称“ 外江老 ”。亦称“ 外江人 ”。 粤 闽 等地对外省人的称呼。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
:“我何尝不想了解 广州 ,批评 广州 呢,无奈慨自被供在大钟楼上以来,工友以我为教授,学生以我为先生, 广州 人以我为‘外江佬’,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邹韬奋
《经历》
五五:“我在事前就听见说‘外江老’--不是 广东 人--尤其是名字被多数人知道的文人,要出面登记,是很不容易通过的,因为他们怕有什么政治作用。” 许地山
《东野先生》
五:“她知道事情不好,可是‘外江人’既没有亲戚,又不详知那人底乡里,帮忙的只有她自己底眼泪罢了。”
分類:
等地
外省
称呼
《漢語大詞典》:
五一国际劳动节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工人举行大罢工和游行示威,反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889年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
分類:
美国
芝加哥
等地
地工
工人
罢工
游行
示威
反对
资本家
残酷
剥削
要求
求实
实行
小时
《漢語大詞典》:
斯芬克司
①即“狮身人面像”。古代埃及、希腊和西亚等地的一种石雕像。现存最大的为位于埃及吉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巨像,建于公元前26世纪,长73米,高20米。据说古埃及以此象征帝王“法老”的威严。后泛指一切具有人头、牛头或羊头狮身的雕像和图案。②希腊神话中带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传说她常令过路行人猜谜:什么动物早晨用四只脚,中午用两只脚,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猜不出者即遭杀害。后因被俄狄浦斯道破谜底是人而自杀。
分類:
埃及
希腊
西亚
亚等
等地
种石
石雕
雕像
《漢語大詞典》:
伊本·拔图塔
阿拉伯旅行家。1325年开始离乡旅行,到过北非、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以及波斯、中亚、印度等地,遍访伊斯兰教各国,据称到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和中国。后出使西班牙和西非。他的旅行见闻被记录成书,称为
《伊本·拔图塔游记》
。
分類:
阿拉伯
旅行
行家
离乡
北非
半岛
小亚细亚
波斯
中亚
印度
等地
元正
《國語辭典》:
咬秋
拼音:
yǎo qiū
立秋日食瓜的习俗。清。张焘《津门杂记。卷上。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分類:
北方
等地
立秋
秋
习俗
《漢語大詞典》:
锡剧(錫劇)
戏曲剧种。流行于 江苏 南部和 上海 等地。原名“常锡文戏”,由 无锡 滩簧和 常州 滩簧在 清 末合流发展而成。曲调柔和清快,富有 江 南水乡民间音乐的特色。
分類:
锡剧
戏曲
戏曲剧种
曲剧
剧种
流行
江苏
南部
上海
等地
《漢語大詞典》:
小挂千(小掛千)
北京 等地旧俗过春节时,店铺门前所粘有吉祥语的小红纸或小黄纸。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挂千》
:“掛千者,用吉祥语鎸於红纸之上,长尺有咫,黏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悬也。其物民户多用之,世家大族鲜用之者。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餘者,曰小掛千,乃市肆所用也。”
分類:
北京
等地
春节
节时
店铺
门前
前所
吉祥
小红
红纸
黄纸
《国语辞典》:
螺溪石砚(螺溪石砚)
拼音:
luó xī shí yàn
由浊水溪上游南投、彰化等地所产之螺溪石雕制成的砚台。种类繁多,其中以紫绀、水绿色尤为罕见。中多浮现松痕。密理坚致,研墨易发,实为上品。如:「南投县的水里、名间乡及彰化二水的源泉等,是螺溪石砚的重要产地。」
分类:
浊水溪
上游
南投
彰化
等地
石雕
砚台
《国语辞典》:
杭州评词(杭州评词)
拼音:
háng zhōu píng cí
流行于杭州、馀杭等地的说唱艺术。由南词演变而来,盛行于清末民初。表演时以胡琴伴奏,说唱内容通常为才子佳人的故事。
分类:
流行
杭州
馀杭
等地
说唱
艺术
《国语辞典》:
杭州评话(杭州评话)
拼音:
háng zhōu píng huà
流行于杭州、绍兴等地的说书艺术。表演者一人,只说不唱,使用手帕、扇子、醒木板等道具。多以当地方言演述历史、侠义、神怪等故事。
分类:
流行
杭州
绍兴
等地
说书
书艺
艺术
《国语辞典》:
杭州滩簧(杭州滩簧)
拼音:
háng zhōu tān huáng
流行于浙江、杭州、馀杭等地的弹唱艺术。由五、七或九人分别扮演生、旦、净、丑等角色,以胡琴、琵琶、箫、笛、鼓板伴奏。唱词多属七字句,曲牌有满江红、风入松等。
分类:
流行
浙江
杭州
馀杭
等地
弹唱
艺术
《国语辞典》:
嘉南平原
拼音:
jiā nán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地,以栽培稻米、蔗糖为主,是台湾最富庶的平原。
分类:
地名
云林
嘉义
高雄
等地
《国语辞典》:
最低消费额(最低消费额)
拼音:
zuì dī xiāo fèi é
餐厅、舞厅等地方规定每位客人最少的花费数目。
分类:
餐厅
舞厅
等地
规定
客人
最少
花费
数目
《国语辞典》: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
拼音:
wū zī bié kè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于新疆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察合台语支,多使用维吾尔和哈萨克语文。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商业,部分经营农业、手工业。也称为「幼斯毕」、「乌士百」、「月祖伯」。
分类:
中国
少数民族
散居
乌鲁木齐
等地
《国语辞典》:
新康德主义(新康德主义)
拼音:
xīn kāng dé zhǔ yì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盛行于德国等地的哲学流派。创始人为李普曼和朗格,取康德之根本研究而自成体系,特别著重于康德之理性批判的精神。
分类:
世纪
后半
半期
二十
盛行
德国
等地
哲学
学流
流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