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造车合辙(造車合轍)
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反观序《脩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於是著作章句,藉相依据,人人能通其词,虽殊方异言,可以造车合辙焉。”
《國語辭典》:允执厥中(允執厥中)  拼音:yǔn zhí jué zhōng
语出《书经。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指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明。方孝儒〈夷齐〉:「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也作「允执其中」。
《國語辭典》:准确(準確)  拼音:zhǔn què
精准确实,没有误差。如:「计算帐目,必求准确无误。」
《國語辭典》:头套(頭套)  拼音:tóu tào
一种演员表演时的化妆用具,套在头上,按剧情的需要而有不同的款式。
《國語辭典》:文不对题(文不對題)  拼音:wén bù duì tí
文章内容和题目的意思不符合,或说话答非所问。如:「作文时要仔细审题,以免文不对题。」
《漢語大詞典》: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魏书·李彪传》:“臣时见其所行,信谓言行相符,忠清内发。”亦作“ 言行相副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宋 邢昺 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國語辭典》:言不顾行(言不顧行)  拼音:yán bù gù xíng
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國語辭典》:选派(選派)  拼音:xuǎn pài
选择合适的人员,派遣出去办事。如:「因应任务需求,长官特地选派他代表本单位出席此次国际工作会议。」
《漢語大詞典》:削切
用刀削法而不用模压法把 切成所需要的形状
安上鞋跟以后把 切成符合鞋楦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行为不端
行为不符合道德或法律规范。例如:她从少年时期就是个罪人…甚至直到高年依然行为不端。
《国语辞典》:升等考试(升等考试)  拼音:shēng děng kǎo shì
对各公家机关内符合某种资格的人员所实施的考试,合格者得以晋升至一定的等级。如:「每年的升等考试,是低阶人员取得较高职位的重要管道。」
《国语辞典》:顺心遂意(顺心遂意)  拼音:shùn xīn suì yì
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自己的计画、心意。如:「托你的福,今年诸事顺心遂意。」
《国语辞典》:轨外行为(轨外行为)  拼音:guǐ wài xíng wéi
不符合既定法度、规则的行为。如:「他总是放纵恣肆,常犯轨外行为,真叫人受不了!」
《国语辞典》:合契若神  拼音:hé qì ruò shén
事情符合预测,如同鬼神般灵验。《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国语辞典》:居今稽古  拼音:jū jīn jī gǔ
处于今世而与古人之意相符合。语本《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