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箧笥(篋笥)  拼音:qiè sì
竹编的箱子。《文选。班婕妤。怨歌行》:「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晋书。卷六七。温峤传》:「与臣书别,臣藏之箧笥,时时省视。」
分類:竹器
《漢語大詞典》: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春宫》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國語辭典》:经笥(經笥)  拼音:jīng sì
笥,书箱。经笥指装经书的箱子。比喻学识广博的人。《晋书。卷三五。陈骞等传。赞曰》:「钜鹿自然,亦云经笥。」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则经笥,文为世珍。」也称为「经史笥」。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陈造 次韵张丞诗二首之一:「夫君腹笥尽奇谋,每叩谈锋听不休。」
《分类字锦》:在笥
书惟衣裳在笥
分类:
《漢語大詞典》:巾笥
(1).即巾箱。 唐 刘禹锡 《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之一:“蒙不鄙弃,赠以瑰瑋,藏之巾笥,永以为好。”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纶:“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参见“ 巾箱 ”。
(2).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唐 柳宗元 《龟背戏》诗:“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漢語大詞典》:巾箱
(1).古时放置头巾的小箱子,后亦用以存放书卷、文件等物品。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汉武内传》:“ 武帝 见 西王母 巾箱中有一卷书。”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序》:“后 洪 家遭火,书籍都尽,此两卷在 洪 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范云传:“﹝ 江祏 ﹞求 云 女婚姻,酒酣,巾箱中取剪刀与 云 曰:‘且以为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厅之陈设颇极精异,巾箱、妆奩、冠盖、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 清 赵翼 《李郎曲》:“捆载巾箱过岭来,昔是玉人今玉客。”自注:“时贩玉玩至 粤 。”
(2).见“ 巾箱本 ”。
(3).指学问著述。 宋 陆游 《冬夜读书》诗:“小儿可付巾箱业,未用逢人嘆不遇。” 清 赵翼 《王楼村先生十三本梅花书屋图为其曾孙少林赋》诗:“君家故事吾能説,文采风流自古昔。巾箱家学七叶中,人人有集光史册。”
《骈字类编》:笥中
后汉书刘盆子传崇等欲立帝求军中景王后者得七十馀人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崇等议曰闻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乃书札为符曰上将军又以两空扎置笥中遂于郑北设坛场祠城景阳王诸三老从事皆大会陛下列盆子等三人居中立以年次探札盆子最幼后探得符诸将乃皆称臣拜母吕览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梱蒲苇织屦履以养其 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当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齐君闻之大骇乘驿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笥中布何以赠之流黄素
《國語辭典》:五经笥(五經笥)  拼音:wǔ jīng sì
笥,竹箱。五经笥比喻博通经籍的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腹便便,五经笥。」
《漢語大詞典》:画笥(畫笥)
(1).装画儿的方形竹器。 宋 陆游 《发书画还故山戏书》诗:“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空斋惟一牀,窗影乱风竹。”
(2).借指可作绘画题材的事物。 宋 苏轼 《石氏画苑记》:“见人物皆吾画笥也,所不见者独鬼神耳。” 宋 王炎 《题远山平林图》诗:“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 宋 德洪 《题橘洲图》:“予家於 湘 西,开门则渔汀断岸不呼而登几案间,盖 湘 西皆吾画笥。”
《漢語大詞典》:书笥(書笥)
书箱。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我有书笥,盈君尺牘,寤言在耳,今古何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皮日休 ……春闈内宴於 曲江 ,醉寝别榻,衣囊书笥,罗列旁侧,率皆新饰。” 宋 陆游 《晚晴》诗:“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
分類:书箱
《漢語大詞典》:竹笥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逸民传·戴良:“ 良 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輒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 南朝 宋 鲍照 《临川王服竟还田里》诗:“道经盈竹笥,农书满尘阁。”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汤司空:“其殁於京邸也……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
《漢語大詞典》:笥箧(笥篋)
竹制的小箱子。南史·宋庐江王褘传:“两宫所遗珍玩,尘於笥篋。” 唐 罗隐 《广陵秋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诗:“入 蜀 归 吴 三首诗,藏於笥篋重於师。” 清 唐孙华 《貂扇》诗:“他时笥篋终捐弃,翻在炎天暑汗中。”
分類:箱子
《骈字类编》:山笥
谢朓谢随王赐左传启朓未窥山笥早懵河籍业谢专门说非章句
《骈字类编》:一笥
后汉书樊晔传迁河东都尉引见云台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因戏之曰一笥饵得都尉何如晔顿首辞谢以齐书到撝等传论送钱赢两言此无忘一笥之怀报 都尉千金可失贵在人心奴唐书柳公权传尝贮杯盂一笥縢识如故而器皆亡 妄言叵测者公权笑曰银杯羽化矣不复诘八王僧孺答江琰书见 厨下
《漢語大詞典》:边笥(邊笥)
同“ 边氏腹 ”。 清 赵执信 《深秋偶作》诗:“卧看 边 笥章句枯,坐拥管城鬢毛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