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88
典故
7
词典
117
分类词汇
11
其它
53
共117,分8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笙歌
吹笙
笙簧
玉笙
笙箫
笙竽
笙鹤
桃笙
笙镛
凤笙
鸾笙
瑶笙
笙磬
调笙
瓶笙
《國語辭典》:
笙歌
拼音:
shēng gē
合笙歌唱。亦泛指奏乐唱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在宫中赏月,笙歌进酒,凭倚白玉栏杆,仰面看著,浩然长想。」《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前去饮酒作乐,真正是笙歌彻夜,灯火通宵。」
分類:
奏乐
唱歌
吹笙
《漢語大詞典》:
吹笙
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
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
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
蕙风词话
》
卷三:“窃尝,尝酒也……
《织餘琐述》
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分類:
吹笙
饮酒
词题
《國語辭典》:
笙簧
拼音:
shēng huáng
笙中的簧,为笙的组成部分。由铜制成,气流通过时可使之振动发音。
分類:
笙簧
笙
乐音
簧片
《漢語大詞典》:
玉笙
(1).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
:“ 园 綺 随金輅, 浮丘 侍玉笙。” 宋
苏轼
《菩萨蛮》
词:“玉笙不受朱唇暖,离声凄咽胸填满。” 清
龚自珍
《忆瑶姬》
词:“幽怀不知有恨,恨玉笙吹彻,彻骨难眠。”
(2).指笙的吹奏声。 宋
辛弃疾
《临江仙》
词:“翠袖盈盈浑力薄,玉笙嫋嫋愁新。” 宋
陆游
《狂吟》
诗:“秋风 湘 浦纫兰佩,夜月 緱 山听玉笙。”
分類:
笙
吹奏
《漢語大詞典》:
笙箫(笙簫)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
曹唐
《小游仙诗》
:“忽闻下界笙簫曲,斜倚红鸞笑不休。” 宋 张子野
《清平乐》
词:“曲池斜度鸞桥,西园一片笙簫。”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
:“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簫。”
分類:
笙箫
笙和
管乐器
《漢語大詞典》: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
《
礼记·檀弓上
》
:“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
:“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
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
东京梦华录·中秋
》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
:“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分類:
笙竽
笙和
形制
相类
故常
乐器
《漢語大詞典》:
笙鹤(笙鶴)
汉 刘向
《
列仙传
》
载: 周灵王 太子 晋 ( 王子乔 ),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 缑氏山 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鹤”指仙人乘骑之仙鹤。 唐
杜甫
《玉台观》
诗之一:“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宋
姜夔
《阮郎归》
词:“与君閒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
:“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分類:
太子
吹笙
《漢語大詞典》:
桃笙
桃枝竹编的竹席。
《文选·左思〈吴都赋〉》
:“桃笙象簟”。 刘逵 注:“桃笙,桃枝簟也, 吴 人谓簟为笙。”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桃笙》
:“ 柳子厚 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閲
《方言》
: 宋 魏 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 清
唐孙华
《夏日杂诗》
之七:“竹榻当牕置,桃笙就地铺。”参见“ 桃枝竹 ”。
分類:
桃枝竹
竹席
《漢語大詞典》:
桃枝竹
亦作“ 桃支竹 ”。 竹之一种。
《
书·顾命
》
“敷重篾席” 孔 传:“篾,桃枝竹。” 晋 戴凯之
《
竹谱
》
:“余所见之桃枝竹,节短者不兼寸,长者或踰尺, 豫章 徧有之。” 唐
段成式
《
酉阳杂俎·广动植序
》
:“桃支竹以四寸为一节。”
《
说郛
》
卷五十引 宋 范成大
《
桂海虞衡志
》
:“桃枝竹多生石上,叶如小棕櫚,人以大者为杖。”
分類:
桃枝竹
《漢語大詞典》:
笙镛(笙鏞)
亦作“ 笙庸 ”。 古乐器名。镛,大钟。
《
书·益稷
》
:“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颖达 疏:“吹笙繫鐘,更迭而作。”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赤帝微音》
:“博硕斯荐,笙鏞备举。”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
第一出:“今日这旌善除凶,两阶干羽,六律笙鏞。”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
:“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分類:
乐器
大钟
《國語辭典》:
凤笙(鳳笙)
拼音:
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
李煜
〈
望江南。多少泪
〉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漢語大詞典》:
鸾笙(鸞笙)
笙的美称。 宋
张元干
《好事近》
词:“ 瑶池 清夜宴羣仙,鸞笙未吹彻。” 明
宋讷
《王子秋过故宫》
诗:“兴隆有管鸞笙歇,劈正无官玉斧沉。”
分類:
笙
《漢語大詞典》:
瑶笙
(1).用美玉装饰的笙。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
:“虽瑶笙及金瑟,杂翠帐与丹幬。”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诗:“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宋
吴文英
《木兰花慢·寿秋壑》
词:“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2).指笙的声音。 明
史谨
《南岩削壁》
诗:“嵐飞翠雨林梢滴,鹤载瑶笙月下鸣。” 明
徐复祚
《红梨记·折证》
:“翡翠情牵金屋,鸳鸯梦断瑶笙。”
分類:
美玉
笙
声音
装饰
《漢語大詞典》:
笙磬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
《
周礼·春官·眡瞭
》
:“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
《大射礼》
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
《宋书·乐志二》
:“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
《宋史·乐志七》
:“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
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
分類:
笙和
和磬
东方
乐器
玉石
金属
曲尺
《漢語大詞典》:
调笙(調笙)
吹笙。 唐
刘禹锡
《早夏郡中书事》
诗:“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宋
周邦彦
《少年游》
词:“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觅缘》
:“[生]春纤冷,想緑纱深处,小妇调笙。”
分類:
吹笙
《漢語大詞典》:
瓶笙
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 宋
苏轼
《瓶笙》
诗引:“ 刘几仲 饯饮 东坡 ,中觴闻笙簫声……出於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嘆,得未曾有,请作
《瓶笙》
诗记之。”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之七八:“不是瓶笙花影夕, 鳩摩 枉译此经来。” 邓溥
《玄想》
诗之一:“帘月瓶笙夜,治墙景在扉。”
分類:
煎茶
时发
发音
吹笙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