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5,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汪笑侬
玩笑旦
笑话儿
付之一笑
恶取笑
斗笑儿
逗笑儿
欢声笑语
鬨堂大笑
花笑莺歌
虎溪三笑
疾笑
毁笑
哄堂大笑
烘堂大笑
《国语辞典》:汪笑侬(汪笑侬)  拼音:wāng xiào nóng
人名。(西元1858~1918)原名德克金,字俊清,满族人,自号伶隐,清末民初京剧伶人。曾任知县,私淑名伶汪桂芬,为了自勉自励,取「汪桂芬笑我」之意,以「汪笑侬」为艺名,正式投入梨园。工文辞,自编戏本颇多,皆托古讽时之作,有《哭祖庙》、《党人碑》、《受禅台》等,表演声容亦能活运成规,自辟新径,近代以来的戏剧改革,汪笑侬实是先驱。
《国语辞典》:玩笑旦  拼音:wán xiào dàn
戏剧中的角色。多饰轻浮或活泼的女子,大都扮相艳丽,举止诙谐、伶俐,偏重作工与说白。
《国语辞典》:笑话儿(笑话儿)  拼音:xiào huà ér
1.能引人发笑的话,或内容好笑的故事和事情。《红楼梦》第五四回:「不如谁输了,谁说个笑话儿罢。」也作「笑话」。
2.北方俗称故事神话等为「笑话儿」。
《國語辭典》:付之一笑  拼音:fù zhī yī xiào
毫不在意,一笑置之。元。张元干永遇乐。飞观横空〉词:「乘除了、人间宠辱,付之一笑。」《儒林外史》第三三回:「王胡子在路见不是事,拐了二十两银子走了。杜少卿付之一笑,只带了加爵过江。」也作「付之一哂」。
《漢語大詞典》:恶取笑(惡取笑)
犹言恶作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吃了一惊道:‘这个小弟子孩儿怎便如此恶取笑!’”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老兄恶取笑,不当人子!怎么把一个死人背在家里来吓人?”
分類:恶作剧
《漢語大詞典》:斗笑儿(鬥笑兒)
方言。逗笑儿。引人发笑。斗,通“ 逗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这几天换了季还好,再不换季,一隻手跨(挎)着个筐子,脑袋上可扛着顶纬帽,怪斗笑儿的。”
《漢語大詞典》:逗笑儿
引人发笑。
《漢語大詞典》:欢声笑语
欢乐的说笑声。例如:礼堂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國語辭典》:鬨堂大笑  拼音:hòng táng dà xiào
众人同时大笑。参见「哄堂」条。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四。待士鄙吝》:「言未已,子素复加一句云:『诸佛菩萨摩诃萨。』俱不解其意。子素曰:『此谢语,即僧家忏悔也。』鬨堂大笑而散。」《红楼梦》第四一回:「众人听了,鬨堂大笑起来。」也作「哄堂大笑」。
《漢語大詞典》:烘堂大笑
唐 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冯相 、 和相 同在中书。一日, 和 问 冯 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冯 举左足示 和 曰:‘九百。’ 和 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责久之。 冯 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
《分类字锦》:花笑莺歌(花笑莺歌)
岑曦诗花笑莺歌迎帝辇
分类:
《漢語大詞典》: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 虎溪 在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 僧 慧远 居 东林寺 时,送客不过溪。一日 陶潜 、道士 陆修静 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 三笑亭 。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 宋 楼钥 《跋东坡〈三笑图赞〉》谓 远公 卒于 晋 义熙 十二年丙辰,时年八十三。 陆修静 生于 义熙 三年丁未,卒于 刘宋 元徽 五年丙辰,去 远公 之亡正一甲子。 修静 卒年七十二, 远公 之亡, 修静 才十岁。 修静 于 刘宋 元嘉 末始来 庐山 ,距 远公 之亡已三十余年, 渊明 之亡亦二十余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传,不可信。
《漢語大詞典》:疾笑
犹狂笑。《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一幸得胜,疾笑嗌嗌。”
分類:狂笑
《漢語大詞典》:毁笑
诽谤,嘲笑。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每有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焉。”
分類:诽谤嘲笑
《國語辭典》:哄堂大笑  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形容众人同时大笑。参见「哄堂」条。《歧路灯》第三○回:「陆郭二人同声道:『托爷们的洪庇,那时小弟还要叫戏哩。』大家哄堂大笑。」也作「鬨堂大笑」。
《國語辭典》:鬨堂大笑  拼音:hòng táng dà xiào
众人同时大笑。参见「哄堂」条。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四。待士鄙吝》:「言未已,子素复加一句云:『诸佛菩萨摩诃萨。』俱不解其意。子素曰:『此谢语,即僧家忏悔也。』鬨堂大笑而散。」《红楼梦》第四一回:「众人听了,鬨堂大笑起来。」也作「哄堂大笑」。
《漢語大詞典》:烘堂大笑
唐 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 唐 赵璘 因话录·徵。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冯相 、 和相 同在中书。一日, 和 问 冯 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 冯 举左足示 和 曰:‘九百。’ 和 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詬责久之。 冯 徐举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