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钓竿(釣竿)  拼音:diào gān
钓鱼用的竹竿,一端系线,线端有钩。《红楼梦》第三八回:「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坐著,拿了钓竿钓鱼。」
《漢語大詞典》:一竿
宋 时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为“一竿”。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京师买妾,每五千钱名一竿。美者售钱三五十箇。近岁贵人务以声色为得意,妾价腾贵至五千緡,不復论箇数。”
分類:京师五千
《漢語大詞典》:渔竿(漁竿)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骈字类编》:千竿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 普慈寺后千竿竹,醉里曾看碧玉椽。
宋 苏轼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其二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骈字类编》:万竿(万竿)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四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 李群玉 题竹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
《國語辭典》:三竿  拼音:sān gān
1.三株、三棵。北周。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
2.太阳上升,高达三竿。形容时间不早了。《南齐书。卷一二。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漢語大詞典》:三竿日
犹言日上三竿。谓时间不早。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 宋 欧阳修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春寒拥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杀人间万户侯,自在优游。” 清 程先贞 《春朝即事》诗:“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镜霜。”
分類:时间不早
《國語辭典》:竿牍(竿牘)  拼音:gān dú
竹简,指书信。《庄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分類:书札
《漢語大詞典》:持竿
执持钓竿。指钓鱼。庄子·秋水:“ 庄子 钓於 濮水 , 楚王 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 持竿不顾。” 唐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诗:“生事且瀰漫,愿为持竿叟。”
《国语辞典》:长竿(长竿)  拼音:cháng gān
长竹竿。《三国演义》第九回:「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國語辭典》:竹竿  拼音:zhú gān
1.用竹子的茎干做成的竿子。《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汉。无名氏〈白头吟〉:「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筛筛。」
2.《诗经。卫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或亦指男子怀念旧好之诗。首章二句为:「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國語辭典》:投竿  拼音:tóu gān
比喻放弃仕宦之途。《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
《漢語大詞典》:竿头(竿頭)
竹竿的顶端。比喻至高境界。 唐 张祜 《大酺乐》:“小儿一伎竿头絶,天下传呼万岁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或谓因古人所及,更復精思,故已到竿头。”
《國語辭典》:鱼竿(魚竿)  拼音:yú gān
钓竿。如:「他扛著鱼竿走向海边,准备去钓鱼。」
分類:钓竿
《漢語大詞典》:垂竿
垂钓。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乘此终萧散,垂竿深涧底。”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一:“ 侯 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清 孙枝蔚 《善哉行》:“河冰三尺,枉用垂竿。”
分類:垂钓
《漢語大詞典》:纶竿(綸竿)
钓竿。 宋 徐积 《渔父乐》词:“渔唱歇,醉眠斜,纶竿簔笠是生涯。” 元 滕斌 《普天乐·四时道情》曲:“伴纶竿箬笠蓑衣。”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霞笺题字》:“槐黄时候,纶竿钓海鰲。” 清 钱谦益 《临城驿壁见方侍御孩未题诗》诗:“纶竿喜值金鸡放,华表真同白鹤归。”
分類:钓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