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简(文簡)
简策上的文辞。古代无纸时,著述皆写于竹简或木简上,故称。后汉书·贾逵传:“其餘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
《國語辭典》:制策  拼音:zhì cè
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汉代试士,由主考官发策以问,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称为「对策」。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制策」。《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國語辭典》:杀青(殺青)  拼音:shā qīng
1.古代制作竹简,必先用火烤炙,至其冒出水分,刮去青皮,始方便书写并防止虫蠹,此一制作程序,称为「杀青」。汉。刘向《别录》:「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乾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亦去其汁也。」也称为「汗简」、「汗青」。
2.泛指书籍定稿或著作完成。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其事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3.电影拍摄完竣或电视剧制作完成。
4.绿茶加工制作时,将摘下的嫩叶加温,防止茶叶中的酵素发酵的过程,称为「杀青」。
《國語辭典》:竹书(竹書)  拼音:zhú shū
1.写在竹简上的文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岂直鼮鼠有必对之辩,竹书无落简之谬。」
2.竹书纪年的简称。参见「竹书纪年」条。
《國語辭典》:短书(短書)  拼音:duǎn shū
1.称小说杂记等类的书。汉。王充《论衡。骨相》:「若夫短书俗记,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
2.称书牍。南朝梁。元帝〈玄览赋〉:「报荡子之长信,送仙人之短书。」清。朱彝尊〈首春端州述怀寄故乡诸子〉诗:「短书知可报,珍重问江浔。」
《漢語大詞典》:枯竹
(1).残旧的竹简。泛指古旧典籍。 汉 桓宽 盐铁论·利议:“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 匈奴 安边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议论无所依。”
(2).干枯的竹子。 宋 梅尧臣 《欧阳永叔王原叔同过弊庐值出不及见》诗:“枯竹为门扉,不可容车輢。”
《國語辭典》:简素(簡素)  拼音:jiǎn sù
1.竹简与绢帛,古时用来写字。《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论曰》:「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轮扁之言,未或能尽。」
2.简单朴素。《宋书。卷六四。裴松之传》:「博览坟籍,立身简素。」
《國語辭典》:三尺法  拼音:sān chǐ fǎ
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杜周》:「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明史。卷一九三。列传。翟銮》:「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简称为「三尺」。
《漢語大詞典》:素简(素簡)
(1).朴素简约。《后汉书·马廖传》:“今陛下躬服厚繒,斥去华饰,素简所安,发自圣性。”
(2).指书籍。简,竹简。 南朝 梁 沈约 《和竟陵王钞书》:“緑编方委阁,素简日盈輜。”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荷囊非芰荷之荷:“白蟫素简以香生,兹焉辟恶;紫袷荷囊而备问,最近清光。”
《國語辭典》:简札(簡札)  拼音:jiǎn zhá
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书于竹简、木札上,故简札泛指书信、文书。汉。王充《论衡。自纪》:「犹吾文未集于简札之上,藏于胸臆之中。」《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范滂传》:「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漢語大詞典》:碧简(碧簡)
(1).犹玉简。指珍贵的佛、道经书。 南朝 梁武帝 《方丈曲》:“金书发幽会,碧简吐玄门。” 唐 孟郊 《送李尊师玄》诗:“口诵碧简文,身是 青霞君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尝见 郑毅夫 ( 郑獬 )《梦仙诗》曰:‘授我碧简书,奇篆蟠丹砂。’”
(2).指简牍。竹简色青,故称。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 束晳 臺前,间披碧简; 秦王 府里,时閲瑶笺。”
《国语辞典》:绝韦编(绝韦编)  拼音:jué wéi biān
古代或以皮索编联竹简,称为「韦编」。孔子读《周易》,皮索断三次。后世以「绝韦编」比喻用功苦读。明。朱权《卓文君》第一折:「似这般十年窗下绝韦编,有一日九重殿上联仙仗。」
分类:竹简孔子
《國語辭典》:错简(錯簡)  拼音:cuò jiǎn
古代以竹简依次串联而成书,竹简的次序前后错乱,称为「错简」。
《國語辭典》:南竹  拼音:nán zhú
禾本科「毛竹」的别名。参见「毛竹」条。
《國語辭典》:罄竹难书(罄竹難書)  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也难以写尽。语或本于《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后汉书。卷六十六。公孙贺传》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至《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后遂用罄竹难书比喻罪状之多,难以写尽。
《漢語大詞典》:篇简(篇簡)
书籍;典籍。古代书于竹简,故称。 南朝 梁武帝 《诏答周弘正》:“篇简湮没,岁月辽远。”隋书·经籍志一:“其餘篇简错乱,不可復读,并送之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