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两竖(两竖)
易林晋平有疾迎医秦国病乃大秘分为两竖逃匿肓上伏于膏下和不能愈
《韵府拾遗 麌韵》:毛竖(毛竖)
法苑珠林心惊毛竖惶怖自责
分类:毛竖
《漢語大詞典》:狂竖(狂豎)
犹言狂妄的小子。 唐 杜甫 《祭外祖祖母文》:“聿以生居贵戚,衅结狂竖。” 明 方孝孺 《象山王府君行状》:“狂竖虏上官,据县境,其诛死固宜。”
分類:狂妄小子
《漢語大詞典》:建竖(建豎,建竪)
亦作“ 建竪 ”。犹建树。 明 袁宗道 《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公则泰衡,遭时弹冠,鏗鍧建竪,流润九埏。”明史·汤显祖传:“ 显祖 意气慷慨,善 李化龙 、 李三才 、 梅国楨 。后皆通显有建竖,而 显祖 蹭蹬穷老。” 清 钱谦益 《直隶河间府通判刘濡恩授承德郎制》:“以尔才略,勉思建竪,无使泛舟之师,终为迁延之役。”
分類:建树
《漢語大詞典》:村竖(村豎)
村童。指粗俗的年轻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怪村竖那得作此语,凝思欲问,则笠影出没杉檜间,已距半里许矣。”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聆其言,心念彼女慧甚,无村竖态。”
《漢語大詞典》:僮竖(僮豎)
童仆。晋书·郑默传:“ 默 宽冲博爱,谦虚温谨,不以才地矜物,事上以礼,遇下以和,虽僮竖厮养,不加声色。”南史·虞寄传:“ 寄 少篤行,造次必於仁厚,虽僮竖未尝加以声色。”荀子·大略“衣则竖褐不完” 唐 杨倞 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 清 孙枝蔚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簪饵蓄僮竖,米薪遭侮谩。”
分類:童仆
《漢語大詞典》:小竖子
对人的鄙称,又称竖子、小子。例如:白起小竖子耳。——《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漢語大詞典》:疾竖(疾豎)
病魔。 宋 陆游 《病后登山亭》诗:“睡魔欺茗薄,疾竖怯丹灵。” 宋 陆游 《道室书事》诗:“道胜魔军破,方灵疾竖平。”
《漢語大詞典》:奸竖(姦豎)
亦作“奸竖”。 奸诈的小人。 唐 皮日休 《正俗》:“吾欲以正訐之道兮,进忠贤而退奸竖。”
分類:奸诈小人
《國語辭典》:森竖(森豎)  拼音:sēn shù
因恐惧而毛发耸立。《聊斋志异。卷二。陆判》:「或夜闻两廊拷讯声。入者,毛皆森竖。」
《漢語大詞典》:竖义(豎義)
立义;阐明义理。南史·袁宪传:“会 弘正 将升讲坐,弟子毕集,乃延 宪 入室,授以麈尾,令 宪 竖义。”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四·慧远:“但闻法集鐘声,不问旦夕,覆讲竖义,皆入堂伏听。” 清 申涵光 《与朱锡鬯书》:“近尝把玩 宋 儒语録,聊以检点身心,为晚年寡过之计,非敢标理学之名,聚徒竖义,如昔人角立门户为也。”
《漢語大詞典》:竖牛(豎牛)
春秋 时 鲁 叔孙穆子 与 庚宗 妇人所生之子,号曰“牛”,官为“竖”,称“竖牛”。颇受宠爱,年长,使参与政事,后酿成祸乱。见左传·昭公四年《昭公五年》《淮南子·说林训》:“ 叔孙 之智,欺於 竖牛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叔孙豹 之暱 竖牛 也,祸成於 庚宗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术数:“ 叔孙豹 梦天厌己,而得 竖牛 之祸。”
分類:叔孙妇人
《漢語大詞典》:庸竖(庸豎,庸竪)
亦作“ 庸竪 ”。 鄙陋之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方序》:“今搢绅君子,脱从禄外邑,将命远途;若便探之枕笥,则可庸竖成医。”北史·齐纪下论:“﹝ 武成 ﹞爱狎庸竖,委以朝权。”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其名则圣贤也,求其德则庸竪贱夫也,不亦妄且诞歟?”
分類:鄙陋陋之
《漢語大詞典》:妇竖(婦豎)
犹妇孺。明史·石璞传:“在 江西 数年,风纪整肃,虽妇竖无不知 石宪使 者。”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因论 宋 人之最著者,曰 包龙图 ,几於妇竖皆知。”
分類:妇孺
《漢語大詞典》:奄竖(奄豎)
(1).宦官的鄙称。新唐书·韩全义传:“时军无帅统,惟以奄竖监之,遂败于 小溵 。”
(2).指小宦官。明史·外国传四·琉球:“明年, 中山 亦遣寨官子六人入国学,并献奄竖数人。”
分類:宦官鄙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