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春花 拼音:chūn huā
1.春天的花朵。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2.过年祭拜祖先神明时,插在发糕或米饭上的纸制花朵。
2.过年祭拜祖先神明时,插在发糕或米饭上的纸制花朵。
《國語辭典》:宜春 拼音:yí chūn
1.适应春天、适合春天。宋。欧阳修 江神子。碧阑干外小中亭词:「每到花时,长是不宜春。」
2.秦汉时的宜春宫。《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下棠梨,息宜春。」
2.秦汉时的宜春宫。《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下棠梨,息宜春。」
《國語辭典》:青牛 拼音:qīng niú
1.神话传说中的树精。《太平御览。卷九○○。兽部。牛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史记。卷五。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录异传云》:「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也作「彭侯」、「木精」。
2.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牛。晋。葛洪《神仙传》卷十:「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士。」
2.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牛。晋。葛洪《神仙传》卷十:「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士。」
《國語辭典》:迎春 拼音:yíng chūn
1.迎接春日。古代在立春前一天,帝王率百官迎祭于东郊,后地方亦有此例。《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馀,形容怪异。」
2.迎接春天。
2.迎接春天。
《漢語大詞典》:腊雪(臘雪)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唐 刘禹锡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诗:“ 泰山 呈腊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尝爱 西湖 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腊雪》:“冬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
《國語辭典》:条风(條風) 拼音:tiáo 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