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窃攘(竊攘)
(1).谓窃据帝王之位。《新五代史·十国世家序》:“自 唐 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髠盗贩,衮冕峨巍, 吴 暨 南唐 ,姦雄窃攘。”
(2).侵犯。 明 沈鲸《双珠记·姑妇相逢》:“胡奴窃攘,肆干戈,鼎沸多方。生黎涂炭,景凄凉。”
(3).剽窃。 宋 欧阳修 《笔说·薛道衡王维诗说》:“若‘漠漠水田飞白鷺,阴阴夏木囀黄鸝’,终非己有,又何必区区於窃攘哉!”
(2).侵犯。 明 沈鲸《双珠记·姑妇相逢》:“胡奴窃攘,肆干戈,鼎沸多方。生黎涂炭,景凄凉。”
(3).剽窃。 宋 欧阳修 《笔说·薛道衡王维诗说》:“若‘漠漠水田飞白鷺,阴阴夏木囀黄鸝’,终非己有,又何必区区於窃攘哉!”
《漢語大詞典》:侵窃(侵竊)
侵占窃据;侵吞窃取。 北齐 魏收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蚁攒蚋集,侵窃边鄙。”《北齐书·冯翊王高润传》:“开府 王迴洛 与六州大都督 独孤枝 侵窃官田,受纳贿赂, 润 按举其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京城侵窃之敝》:“修内前涉子木,计用方团三千三百条,再差职方员外郎 陈昭素 计之,只用三百条。京城侵窃之弊如此。”
《骈字类编》:三窃(三窃)
宋 程俱 次韵江子我见寄长句 一登文石趋宣室,三窃蟠桃向道山。
《骈字类编》:内窃(内窃)
唐书刘蕡传: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外专陛下之命,内窃陛下之权,威摄朝廷,势倾海内。群臣莫敢指其状,天子不得制其心。
《韵府拾遗 马韵》:窃马(窃马)
魏书穆崇传:窟咄之难,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驰马随狼走,遂得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