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窃命(竊命)
篡夺国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昔 唐尧 至圣而四凶在朝, 周成 仁贤而四国作难, 高后 称制而诸 吕 窃命。”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祸基京畿,毒徧宇内。”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於是 石勒 、 成吉思汗 等,类以游牧腥羶之胡儿,亦得乘机窃命,君临我 禹 域,臣妾我神种。”
《韵府拾遗 屋韵》:窃服(窃服)
宋书江夏王义恭传诸侯窃服虽亲必罪
《漢語大詞典》:窃鈇(竊鈇)
亦作“ 窃斧 ”。
(1).《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 宋 苏轼 《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於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
(2).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 周 当 战国 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臺名逃债。”
(1).《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 宋 苏轼 《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於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
(2).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 周 当 战国 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臺名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