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卫矛(卫矛)  拼音:wèi máo
植物名。卫矛科卫矛属,落叶灌木。枝干皆有物突起,状如箭翎,叶椭圆有锯齿,经秋红色绚烂,夏开淡黄绿色细花,树皮可造纸。
《漢語大詞典》:保斗
壶盖中央的突起部分。太平御览卷二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之卯酉,当北斗极天枢。枢,天轴也,犹盖有保斗矣。盖虽转而保斗不移。天以转周匝,斗极常在,知为天之中也。”
《國語辭典》:沙噀  拼音:shā xùn
动物名。一种海参。棘皮动物门。体黑褐色,背面有肉质状的刺突起。也称为「刺参」。
《漢語大詞典》:镜鼻(鏡鼻)
镜子上面能够穿绳悬挂的突起物。 唐 段成式 《庐陵官下记》:“﹝ 韦少卿 ﹞胸上刺一树,树杪集鸟数十,其下悬镜,镜鼻繫索,有人止於侧牵之。”
《國語辭典》:脚踝(腳踝)  拼音:jiǎo huái
小腿与脚掌间,脚骨两旁凸起的部位。也称为「腿腕子」、「脚腕子」。
《國語辭典》:结节(結節)  拼音:jié jié
生物体表面或内部组织中圆形的突起物。如人类的坐骨、耻骨等及鸟类的肋骨上皆有。
《國語辭典》:瘜肉  拼音:xí ròu
即瘜。一种因黏膜异常而形成的突起物。多发生在鼻腔或肠道内。病因不明,有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之分。段注本《说文解字。疒部》:「瘜,寄肉也。」清。段玉裁。注:「息肉即瘜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九。水胀》:「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明。唐顺之山海𨵿陈职方邀登观海亭作〉诗其二:「鸱蹲蛆食安可长,瘜肉不剪成悬疣。」也作「息肉」。
《漢語大詞典》:题地(題地)
谓突起在地上。《梁书·武帝纪上》:“夫日月丽天,高明所以表德;山岳题地,柔博所以成功。”
分類:突起地上
《漢語大詞典》:仄起
(1).倾斜突起。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2).近体诗的起句形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如五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七律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漢語大詞典》:猋竖(猋豎)
谓疾风突起。 晋 陆机 《文赋》:“粲风飞而猋竖,鬱云起乎翰林。”
分類:疾风突起
《漢語大詞典》:踟蛛
即蜘蛛。节肢动物。有脚四对,肛门尖端的突起能分泌黏液,黏液与空气接触凝成细丝,用以结网捕食昆虫。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故 太昊 师踟蛛而结网, 金天 据九鴈以正时。”
《國語辭典》:孤拐  拼音:gū guǎi
1.颧、颊。《红楼梦》第六一回:「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最乾净爽利的。」
2.脚踝。《西游记》第一五回:「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野叟曝言》第二六回:「这石氏脚上一个鸡眼老了,再剪不下,想起中间屋里切皮的刀儿,甚是快利,因光著孤拐出来,摸那皮刀。」
《漢語大詞典》:扢搭
(1).形容声响。借喻行动快速,犹突然。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急攘攘因何,扢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王季思 校注:“扢搭,形容动作快速之词。”
(2).扢,通“ 疙 ”。本指生物表皮突起的小硬块。引申为结或块形之物。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 西施 妹因害心疼,鼻子上皱起来,有些扢达,觉道一发娇媚。”《西游记》第九九回:“但看第三个,肩上横担扢挞藤。”红楼梦第三一回:“﹝ 史湘云 ﹞説着,拿出绢子来,挽着一个扢搭。”
(3).扢,通“ 疙 ”。比喻心中不易解开的问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知县心里方才放了一个大扢搭。”
《國語辭典》:疙瘩  拼音:gē da
1.皮肤上突起的疱块颗粒。《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才躺下去,颈脖子上就起了几个大疙瘩,痒得难熬,一夜到亮,没有好生睡。」也作「疙疸」。
2.泛指圆形块状的东西。如:「冰疙瘩」、「面疙瘩」。
3.绳结。如:「在这条绳子上打个疙瘩。」
4.比喻不通畅的文字。如:「文章中有些疙瘩。」
5.比喻难解的麻烦或心中的郁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抚院来的三月头里,这协台得著了文书,就是心下一个疙瘩。」也作「疙搭」。
《漢語大詞典》:戴干
一种奇异的相貌。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春秋元命包》:“ 帝嚳 戴干,是谓清明。”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 顓頊 戴午。” 卢文弨 校本谓“午”为“干”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