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7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年未冠,才能为胡瑗所重,授太学学职。英宗治平、神宗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为崇政殿说书,后出管勾西京国子监。哲宗绍圣中,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徽宗即位,徙峡州。寻复官。崇宁中致仕。曾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之奠基人,合称二程。学说以“穷理”为主,强调格物致知。因长期居洛阳讲学,故称“洛学”。卒谥正。有《易传》、《春秋传》等。后人编为《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诏赴阙,授通直郎、崇政殿说书。次年出管勾西京国子监。绍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党籍,削籍,遣涪州编管。徽宗立,遇赦还洛,寻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崇宁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复官。五年,复通直郎致仕(《道命录》卷二)。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讲颐传》)。颐与其兄颢并称二程,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教育活动。著有《伊川易传》,《伊川文集》等,后人与程颢著作同编为《二程全书》。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谱》,《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程颐诗见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绍宗重编本(简称弘治本)、明徐必达校正本(简称徐本)。又从《古今事文类聚》等书辑得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颢弟。少与兄同受学于周敦颐。年十八,游太学,著《颜子好学论》,胡瑗大惊异之,处以学职。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召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去官。绍圣中,削籍窜涪州。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颐于书无所不读,与兄颢同为一代大儒,人称「二程」。平生诲人不倦,学者出其门最多。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与其兄有《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传》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漢語大詞典》:伊川先生
(1). 宋 理学家 邵雍 的别号。 雍 字 尧夫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古人号相同:“ 邵尧夫 、 程正叔 俱号 伊川先生 。”参见“ 伊川翁 ”。
(2). 宋 理学家 程颐 的别号。 颐 字 正叔 ,宅于 河南 嵩县 东北 耙耧山 下,地处 伊川 ,故称。宋史·道学传一·程颐:“﹝ 颐 ﹞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 涪 人祠 颐 於 北巖 ,世称 伊川先生 。” 宋 陈亮 《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后》:“ 伊川先生 之序此书也,盖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没。”亦省称“ 伊川 ”。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 伊川 谓一诗中自有六义,或有不能全具者。”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序》:“ 江左 道学,倡於 伊川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下官 程颐 ,别号 伊川 。人许性天上士,自惭理学名儒。” 傅敷 《题自书精神一到不成横卷》诗:“懿夫 伊川 道学世无双,一言实践可兴邦。”
《漢語大詞典》:伊川翁
宋 理学家 邵雍 的自号。 雍 字 尧夫 ,后徙居 河南 洛阳 ,临 伊川 ,故称。 宋 邵雍 《伊川击壤集序》:“击壤集, 伊川翁 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 伊川翁 曰:‘ 子夏 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漢語大詞典》:伊洛之学(伊洛之學)
指 宋 程颢 、 程颐 的理学。 程 氏兄弟 洛阳 人,讲学 伊 洛 之间,故称。宋史·隐逸传下·刘勉之:“时 蔡京 用事,楚止毋得挟 元祐 书,自是 伊 洛 之学不行。” 明 宋濂 《赠林经历赴武昌都卫任序》:“南渡后,以 伊 洛 之学倡东南者,实自 艾轩 始也。”亦省称“ 伊洛 ”。 宋 陈亮 《书伊洛遗礼后》:“ 伊 洛 遗礼,其可见者惟婚与丧祭,仅存其一二,今以附诸《补亡》之后。”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公少而卓犖多才,遵太夫人朝夕庭闈之训,言动皆必之礼。稍长读书,益悟浮华放浪之非,深究 伊 洛 之源流,蔚为儒者宗师。”
《國語辭典》:性理学(性理學)  拼音:xìng lǐ xué
宋儒所言性命理气之学。参见「理学」条。
《国语辞典》:洛闽之学(洛闽之学)  拼音:luò mǐn zhī xué
洛,指宋儒程颢、程颐的学术思想。参见「洛学」条。闽,指朱熹的学术思想。参见「闽学」条。洛闽之学为二者的合称,是宋代学术思想的主流。
《国语辞典》:周程张朱(周程张朱)  拼音:zhōu chéng zhāng zhū
北宋濂、洛、关、闽四派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及朱熹等五人的合称。
《国语辞典》:二程全书(二程全书)  拼音:èr chéng quán shū
书名。北宋程颢、程颐著作的合编。包括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外书十二卷、文集十二卷、遗文一卷、周易传四卷、经说八卷、粹言二卷。由后人合定而成,为理学的重要著述。
《国语辞典》:二程遗书(二程遗书)  拼音:èr chéng yí shū
书名。北宋程颢、程颐著,南宋朱熹编定,二十五卷,附录一卷。以二程子门人所记师说,采撮编次而成。
《漢語大詞典》:程朱理学(程朱理學)
指 北宋 程颢 、 程颐 和 南宋 朱熹 的理学。参见“ 程朱学派 ”。
《漢語大詞典》:程朱学派(程朱學派)
宋 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 程 朱 学派,也称 程 朱 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漢語大詞典》:程朱之学(程朱之學)
指 宋 代 程颢 、 程颐 、 朱熹 的理学。元史·儒学传一·赵复:“北方知有 程 朱 之学,自 復 始。”参见“ 程朱学派 ”。
《漢語大詞典》:程朱学派(程朱學派)
宋 代理学的主要派别。首创者为 北宋 程颢 、 程颐 ,集大成者为 南宋 朱熹 。他们提倡性理,认为理为宇宙之本原,人性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方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修养功夫,又穷天下万物之理以致知。因为他们的学说基本一致,后人称之为 程 朱 学派,也称 程 朱 理学。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该学派曾长期保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