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6,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行移
移疾
改移
阴移
公移
移船
移种
潜移
移步
渐移
移置
支移
移忠
移晷
移跸
《漢語大詞典》:行移
(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牘、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疎。”
(2).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 唐牛儿 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
《漢語大詞典》:移疾
犹移病。北史·高德正传:“ 德正 甚忧惧,乃移疾,屏居佛寺,兼学坐禪,为退身之计。” 唐 钱起 《崔十四宅问候》诗:“微官同寄傲,移疾阻招携。”新唐书·康承训传:“ 承训 惭,移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又改教授,移疾归。”
分類:犹移
《漢語大詞典》:改移
更改;改变。 唐 白居易 《埇桥旧业》诗:“改移新逕路,变换旧村邻。”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因势调停之説,君子知其不可为,而忠正强毅之性,又不肯少因盛衰而有所改移,势必羣起而力与之争。”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预约十一月中旬发动,不復改移。”
分類:更改改变
《骈字类编》:阴移(阴移)
唐 李商隐 子初郊墅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唐 翁绶 折杨柳 阴移古戍迷芳草,花带残阳落远波。
《漢語大詞典》:公移
旧时行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拓跋德明 承 继迁 土宇,志在自守,然其下部族亦时寇抄边境,及公移究詰,则阳言不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 汉 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 张天师 , 汉 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公移》:“按:公移者,诸司相移之词也。其名不一,故以公移括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準字讳两见:“ 宋 寇莱公 準 作相,诸司公移,讳其名,改为‘准’,至今相沿不易。”
《漢語大詞典》:移船
移动船身。 唐 白居易 《琵琶引》:“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迴灯重开宴。” 元 范梈 《出甘蔗州》诗:“清雨气候变,移船孤石根。”
分類:移动船身
《漢語大詞典》:移种(移種)
犹移植。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五:“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闥。”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九:“千叶黄梅……近 兴 、 利州 山中,樵者薪之以出,有 洛 人识之,求於其地尚多,始移种遗喜事者。”参见“ 移植 ”。
分類:犹移移植
《國語辭典》: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植物从生长的地方,移栽至另一地方。
2.将某动物体的器官组织,移到其他部位或另一动物体上。如皮肤、眼角膜等的移植。也作「移殖」。
《國語辭典》:潜移(潛移)  拼音:qián yí
1.于无形之中,自然而然的改移转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
2.暗中迁移变动。《资治通鉴。卷一七八。隋纪二。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延州刺史独孤陀有婢曰徐阿尼,事猫鬼,能使之杀人,云每杀人,则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
3.沙土、表层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连续而缓慢的下坡运动,进行迟缓,不易察觉的蠕动移行。
《國語辭典》:移步  拼音:yí bù
挪动脚步。《西游记》第五回:「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远远草丛中一物突高,移步往前一看,却是床大一个败龟壳。」
《韵府拾遗 支韵》:渐移(渐移)
陆游诗檐影渐移知日转
《漢語大詞典》:移置
(1).转移建置;移动放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东逕 宣阳门 南,故苑门也,皇都迁 洛 ,移置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试严除积弊:“其分閲未入己手之卷,并不准检寻移置,致滋弊端。”
(2).调动安置。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
《漢語大詞典》:支移
宋 赋税的输纳方式。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馀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 宋哲宗 时, 陕西 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若非期限紧迫或战争急需,允许人户纳脚钱以免支移,成为变相加税。脚钱亦按等征收,且不断增重,甚至与正税相当。也有既不免支移,仍须添纳脚钱的。 宋 欧阳修 《原弊》:“今不先制乎国用,而一切临民而取之,故有支移之赋,有和糴之粟,有入中之粟,有和买之绢……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制》:“又忧年计之不足,则多为支移、折变以取之,民纳租税数至或倍其本数。”宋史·食货志上二:“岁赋之物,其类有四:曰穀,曰帛,曰金、铁,曰物产是也……其输有常处。而以有餘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
《漢語大詞典》:移忠
见“ 移孝为忠 ”。
《國語辭典》:移孝为忠(移孝為忠)  拼音:yí xiào wéi zhōng
将孝顺父母的心,转为对国家尽忠。唐。张说〈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徵。』经云:『移孝为忠,孝则不匮。』」
《國語辭典》:移晷  拼音:yí guǐ
晷,日影。移晷指日影移动。比喻经过若干时间。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历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漢語大詞典》:移跸(移蹕)
犹移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学校配享:“盖移蹕东南,曾思竝配之令不及北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万寿宫灾:“自壬寅从大内移蹕此中,已二十年。”明史·高煦传:“明日,帝移蹕 乐安 城南。”
分類:犹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