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1,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俗语
孙儿
君母
老先生
庭上
台严
公公
仙姑
吾公
嫂嫂
汉子
口称
正堂
系衔
八旗
《國語辭典》:俗语(俗語)  拼音:sú yǔ
通俗流行的话语。《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國語辭典》:孙儿(孫兒)  拼音:sūn ér
称谓。称自己的孙子。唐。牛僧孺 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诗:「凄凉数流辈,欢喜见孙儿。」《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孙儿,我不容易看养你到而今。」
《漢語大詞典》:君母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 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 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 。”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國語辭典》:老先生  拼音:lǎo xiān sheng
对年老男子的尊称。如:「那位老先生腿脚轻快,上下楼梯一点也不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尚宝道:『老先生尊容滞气,应主人眷不宁。然不是生成的,恰似有外来防碍,亦可趋避。』」《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拨云见日,感谢不尽。」
《国语辞典》:庭上  拼音:tíng shàng
开庭时,对于承办该案的法官或检察官之称呼。如:「由于他的罪行轻微,并且悔意甚深,请求庭上从宽发落。」
《漢語大詞典》:台严(台嚴)
称呼对方的敬辞。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干犯台严,无任狂越战兢之至。”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少荐樽俎,轻瀆台严,惶恐惶恐。”
分類:称呼敬辞
《國語辭典》:公公  拼音:gōng gong
1.称祖父或外祖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问铁生道:『你上代有个绣衣公么?』铁生道:『就是吾家公公。』」
2.丈夫的父亲。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
3.对老年人的敬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出:「谢得公公意甚美,凡事仗托扶持。」
4.旧时称宦官为公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马老太爷是司礼监老公公的侄儿,现今内里传出信来,务必要找寻尸首。」
5.太师。《三国演义》第八回:「老夫不敢有违,随引貂蝉出拜公公。」
《國語辭典》:仙姑  拼音:xiān gū
1.女性的仙人。如:「何仙姑」。《红楼梦》第五回:「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
2.敬称女性道士。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四出:「小生潘必正,下第羞归,暂投女真观中安息,偶见仙姑修容,光彩艳丽夺人。」
3.女乩童。
4.蝼蛄的别名。参见「蝼蛄」条。也作「仙蛄」。
《漢語大詞典》:吾公
(1).春秋时家臣对其主人的称呼。左传·襄公三十年:“ 郑 伯有 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 杜预 注:“家臣,故谓 伯有 为公。”
(2).对人的敬称。常用于函札。
《國語辭典》:嫂嫂  拼音:sǎo sao
称谓。对兄之妻或年纪不大的已婚女子的敬称。《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关公曰:『嫂嫂安在?』飞曰:『皆陷于城中矣。』」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店小二云)嫂嫂,咱且回店中去来。」
《國語辭典》:汉子(漢子)  拼音:hàn zi
1.古代胡人鄙视汉人的称呼。《北齐书。卷二三。列传。魏兰根》:「迁青州长史,固辞不就。杨愔以闻。显祖大怒,谓愔云:『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
2.男子的通称。《水浒传》第三七回:「今日镇上一个使鎗棒卖药的汉子,叵耐那厮不先来见我弟兄两个,便去镇上撇呵卖药,教使鎗棒。」《儒林外史》第一回:「孤是一个粗卤的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像,不觉功利之见顿消。」
3.丈夫。《金瓶梅》第六一回:「谁不知他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红楼梦》第六二回:「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
《國語辭典》:口称(口稱)  拼音:kǒu chēng
1.口头称赞。《金史。卷一二六。文艺列传下。周昂》:「文章工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以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以得首肯。」《三国演义》第八回:「允慇勤敬酒,口称董太师并布之德不绝。」
2.口头上说。《喻世明言。卷二五。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少刻,金瓜簇拥一人至筵前,其人口称冤屈。」《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外面来了一个人,口称前来送礼贺喜。」
3.开口称呼。《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他两个果然就照著邓九公的话,立刻跪倒请安,口称『大人』。」
《國語辭典》:正堂  拼音:zhèng táng
1.正殿、正厅。《红楼梦》第六四回:「至未申时方到,将灵柩停放正堂之内。」
2.清时称府县长官为正堂。
《漢語大詞典》:系衔(繫銜)
旧官吏原职外别加的称呼名号;所挂的官衔。《宋史·河渠志七》:“仍选武臣一人习於修江者,随其资格,或以副将,或以路分鈐辖繫衔,专一鈐束修江军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六·尚书:“ 弘治 十五年壬戌,繫衔礼部为尚书者,内阁则 谢迁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先生年四十三,正月十四日作《崇恩禪院记》,繫衔但书通直郎而无职任,已罢官故也。”
《國語辭典》:八旗  拼音:bā qí
满清时户口的编制,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来区别,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三类。清。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八旗都统》:「八旗次序,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馀为下五旗。行军或行猎,则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为左翼,馀为右翼。」